邓绍良收到书信的第二天,便命令在新丰对峙的清军,向苗通的阵地发起进攻。
然而,新丰的清军将领忌惮安民军,只是象征性地进攻了几次。
三千多清军,竟然被两百多守军击退多次。不过,这些情况邓绍良就不得而知了。
邓绍良得知镇江的太平军大部已经撤离,立刻安排丹阳的清军倾巢而出,前往进攻镇江。
苗通看着激烈的攻城战,心中冷笑连连。
他早就通知胡南安率军前来,打算先围歼新丰的清军,然后跨过运河,经过东湖,包围所有进攻镇江的清军。
只见太平州的长江江面上,排列着三个用木船搭建的临时浮桥,桥上满是身着土黄色军装、头戴短檐帽的士兵,他们步伐匆匆。
不时还有骡马拖拽着大炮和简易辎重车架,在桥上缓缓前行。
每个桥上的士兵都手持火枪,腰间挂着军刀,虽然行进速度很快,却井然有序。只有偶尔传来的军令声,打破响彻在江面之上。
“胡师长,部队还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跨过长江,大概两个小时就能跨过太平州另一侧,到达大港东。”
一个侦察兵骑着马,匆匆赶到胡应泽身边,报告道。
胡应泽骑在马上,眼睛紧紧盯着行走的队列,头也不回地说道:“嗯,按照既定计划,所有士兵到达地点后,立刻进行下一步行动。时刻留意侦察信息和参谋部指令。”
那个侦察队长回应一声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转身跨上马匹,朝着远处疾驰而去。
胡应泽自从进入苏中后,便把所有其他职位都抛弃了,一门心思做起了职业军人。
他和苗强一样,都是师长,而且军衔还比制度规定的高了一级,是少将。
目前安民军只有两个师长,还都超越了制度规定的军衔。
胡应泽心里清楚,自己的选择没错。只要以后继续坚定不移地跟随苗通,自己只要不太差劲,以后在军界肯定能有一席之地。
这将是自己的关键之战,为此,他还特意请教了胡南安一番,最后把他手下的大将葛壮要了过来。
胡应泽收回思绪,看着行军队列,心中感慨万千。
在苗通刚开始改革军制的时候,胡应泽心里还是有些反对的。但他内心对苗通的钦佩,让他还是坚持遵循了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个月的军事会议,虽然苗通没有参加,但警卫营长何世赞和秘书长沈明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