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有一回宋仁宗吃饭吃到了沙子,赶忙吐出来。让旁边的太监宫女不要声张,说是怕厨子被处罚。”
“还有一回宋仁宗在花园里口渴了,发现负责茶水的太监不在。他只有快速跑回宫里喝茶,还让身边人不要说,怕太监受罚。”
“又说在朝堂上大臣可以据理力争,大臣的口水都喷到仁宗脸上了他都不怪罪!”
“王先生,你觉得仁宗真的是仁君吗?”
“当然了!陛下,宋仁宗和汉文帝是史上公认的仁君典范!”王凯运毫不迟疑的回答道了。
“哈哈哈,仁君典范!”沈炼摇头大笑。
“这不过是你们读书人认为的仁君吧!这几天我正好查了点资料,咱们好好的评一评!”
“在宋仁宗亲政前,也就是太后刘娥秉政的十二年。北宋的人口增长了八百万人,而他亲政后的三十年时间,宋朝人口又增长了多少呢?”
“只有区区十七万!王先生你说这是为什么?这么仁慈的皇帝当政,国家又没有什么大的内乱和天灾人祸。人口为什么增加这么少呢?”沈炼意味深长的问道。
“这,臣愚钝!”王凯运虽然饱读诗书,但是从来没有从这方面去想过。
“因为他当政的时候是整个宋朝赋税,徭役和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时代。百姓度日如年,生不如死。能活下去就不错了,哪里还有精力多生孩子!”
“宋仁宗当政三十年,朝廷官员的数量比以前多了一倍有余。宋朝官员的薪俸还高,要养这么多冗官,冗员钱从哪里来?”
“宋仁宗当政时期,国家每年向民间摊派的赋税,从宋真宗时期的四千七百多万贯,上涨到了一亿多贯。”
“人口还是那么多,土地也还是那么多。你说朝廷多收两倍多的税赋,让百姓怎么活下去?这样的人也称仁君?”
“朝廷垄断盐,茶,酒专卖。单说酒一项,宋廷将制作好的酒曲高价摊派给酒户去酿酒。以前酒曲数额是每年一百二十万斤,到了仁宗时期增加到两百多万斤。”
“广大的酒户把家产全部卖掉,都还不上欠朝廷的酒曲钱。跟他一比,我觉得满清的税赋都算宽仁的了!”沈炼一声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