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其他大流氓的情报机构还能看出点蛛丝马迹,靠暹罗自己查?他能查出个嘚啊!
上任后的郑坚,也没有辜负拉玛五世的信任。
首先,就是大幅度减少向大夏进贡的粮食总量,每年暹罗必须向帝国无偿进贡2万吨大米。
这个数字,在郑坚手中变成了1万吨,直接砍了一半,理由是暹罗粮食欠收。
关键是帝国不疼不痒的训斥了几句,竟然没有了下文!
在郑坚准备减半的时候,拉玛五世还很忐忑,甚至做好了牺牲郑坚的准备,但帝国没有追责并默认了进贡减半是拉玛五世没想到的!
接下来,郑坚把目光对准了在暹罗的夏人农场主。
因为帝国重新成为暹罗的宗主国,大量的帝国资本涌入暹罗,拉玛五世对此敢怒不敢言。
这些夏国商人收购了大批暹罗的支柱产业——水稻种植!
而且,因为宗主法,这些在暹罗的夏国商人只要向暹罗政府缴纳很少的税收,就能掠夺大量的暹罗财富。
这一点让拉玛五世很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暹罗朝堂上,没有任何一人敢对夏国说不的,但郑坚出现了!
郑坚主管农业,他有权向这些参与粮食种植业的夏国商人征税。
马上,郑坚出台了《在暹罗外国农商行事准则》。
其中明确规定了,外国农场主所缴纳的农业税必须高于本国商人一成。
拉玛五世照例躲在后面看戏,准备在帝国追责时把郑坚推出去。
这一次帝国没有不管,马上向暹罗发来照会。
但郑坚主动请缨,前去帝国展开谈判。
郑坚回来后,带来了一份有利于暹罗的协定。
夏国商人虽然不会缴纳高出一成的税收,但在郑坚的“据理力争”下,帝国允许暹罗向夏国商人征取和本国商人一样的赋税。
这已经很优厚了!
也因为此次事件,拉玛五世更加看重郑坚。
刚好,暹罗内务总理大臣在家中突发疾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