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人丁兴旺,从他这一代算起,足足有21口人。
在帝国的时候,因为这一点,杨老汉常常得意的四处炫耀。
在帝国百姓心中,人丁兴旺是一个家庭繁荣的基础。
但,人丁兴旺的杨家同样也有自己的烦恼。
虽然圣人皇帝,已经给他们发了土地,但肥力低下的田地完全无法让杨家致富。
后来陕甘大肆修建工厂,杨家只能大部分前往工厂打工。
因为儿子女儿长期在外打工,杨老汉的祖屋变的异常冷清。
杨老汉根本不适应这样的生活,在他的认知里,只有一家人待在一起,才是家族繁盛的表现。
虽然儿子女人每年都带回大量的钱财,但杨老汉就是不得劲。
昭武元年的时候,帝国下令大移民。
得到消息的杨老汉纠结了。
一方面是帝国在移民法令中开出的条件太丰厚了。
除了5亩私田,还每户按丁口数分发相应的官田,每个青壮多出5亩的配额。
而朝廷官田,在五年内是不纳税的,就算纳税也没什么影响。
虽然帝国取消了农税,但百姓耕种官田还是要象征性上缴0.5成的收入。
这更像是朝廷宣誓官田的主权。
老杨家别的没有,壮劳力多啊!
9个儿子,3个女儿,算上媳妇和孙子,杨家足足21口人。
但,老杨头毕竟年级大了,帝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故土难离的他很是纠结。
还是拉着的小孙女来了一句:
“爷爷,如果去那里,我们一家人是不是就能永远在一起了?”
儿子女儿们全都出去打工,老杨头在家没事就换着帮忙带带孙辈。
说白了,有点留守儿童的意思。
小孙女无比渴望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所以来了这么一句。
老杨头经过孙女的“提点”马上想通了,是啊,只有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家。
之后,老杨头陆续召集儿女们,并把移民的想法宣布了。
一家人也没什么说的,老伴年轻的时候得病死了,老杨头独自一人拉扯这些儿女不容易,儿女们很是支持他的决定。
就这样,杨家全族来到了罗娑斯,并分配了相应的土地。
看着平整辽阔的永宁大平原,老杨头震惊了!
老杨头俯身抓起一把土搓了搓,反复嘀咕道:
“宝地啊!这是宝地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