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国歌是老祖宗兴武帝亲自写的词。
刚好,里面两句原来是明秦承以上上志!吊民伐罪惩四方!
但改了国号,就被礼部提前改成了夏皇。
这个马屁拍的,妥妥加强皇帝威严啊!
这个歌词,只有帝国民众和很小一部分专门研究帝国文化的外国学者才听得懂。
就连各国驻夏领事,虽然精通汉语,但也不知其意。
看着昭武皇帝起身唱国歌,各国外宾为了表示尊敬也都起身一片肃穆。
随着歌声唱罢,帝国龙旗也升到了最高处!
此时,兵部尚书一身戎装站在传声器前。
小主,
“皇帝陛下忠诚的国民们!”
“帝国一统,四海升平,离不开帝国军人的奉献。”
“接下来由帝国军人献上对帝国、对陛下的无限忠勇!”
“阅兵大典开始!”
阮成话音一落,早已准备好的仪仗队领队,
中间举着帝国黄龙旗,左边举着红蓝两色,中间绣着白虎的旗帜。
这是帝国总军旗,代表着陆海两军。
右边则是一面,绣着密密麻麻,格子状的旗帜。
每个格子里,都绣着各种图案或者文字。
他们是帝国从立国之初,拥有独立旗号的军团军旗和各小旗。
除了熟知的定武军、征北军、镇海军。
小旗一级也能单独拥有自己的旗帜,但必须是立功或者打过硬仗的小旗才有。
比如征北军1卫3旗也叫做“鄂尔浑河旗”,
这表示,这支部队当年跟随勉文帝北伐的时候,在鄂尔浑河沿岸立过很大的战功。
还有帝国第1军第2旗,他也有自己的称谓“腊戍旗”。
这是当年跟着兴武帝征伐缅甸之时的军队,在腊戍这个地方,第2旗生生击溃了数倍于己的敌军。
这样拥有单独称谓的小旗有64个。
旗帜靠旗杆附近是三个大格子,上面分别是定武军、征北军、镇海军军旗。
后面就是64个各具特色的格子,里面绣着代表独立旗号的各小旗图案。
仪仗队护旗方队共计51人,走着正步哗哗的向承天门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