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坡,第二战区司令部。
克难坡原名南村坡,是个住有6户人家的黄土山梁。
1940年5月的时候,闫锡山率部分随从离开秋林,东渡黄河,进驻吉县西北的克难坡。
闫锡山将这里定为营地后,因南村二字音近“难存”,并意欲标榜克服困难,故改名为克难城,通称克难坡。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经营,这个弹丸之地修建成了一座窑洞叠立,颇具规模,可容纳两万余人的山巅小城。
一时成为第二战区的军事重镇与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二战区司令官总部、山西人民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等首脑机关都驻扎在这里,人称“小太原”。
第二战区司令部的窑洞里面,闫长官正看着自己面前的地图,手中拿着笔把日军第36师团、第37师团从太原以及阳泉县城南下扫荡的行军路线给画了出来。
随后他又看向晋东南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然后把那边第25师团和第41师团的行军路线在地图上画了出来。
紧接着又把日军第33师团、第21师团、第35师团分别从南昌、徐州、开封等地出发的行军路线给画了出来。
这些全部画好之后,闫长官看向了地图上山西境内,然后用笔在八路军的几个根据地外面画圈,把这些根据地全部圈了起来。
日军集结兵力要对八路军进行大扫荡的事情他也是刚收到消息不久,目前整个克难破全部都紧张了起来,一直在关注着日军的动向。
这时第二战区长官部参谋长郭宗汾行色匆匆的走进了闫长官的在窑洞中的办公室,在他办公桌的对面站定。
“司令!”
“我们在晋东各个县城的人刚刚突然都传回来消息,昔阳、和顺、辽县、沁县、武乡、襄垣、黎城、平顺这几个晋东一带县城的日军突然集合,然后撤出了县城向太原的方向赶去了!”
闫锡山听到郭宗汾的话之后猛的抬头看向了他:“这几个县城里面的日军全部撤出了县城?”
“是的,司令!”
“今天早上我们就陆续的接到消息,这几个县城里面的日军突然的就撤出了县城,目前这些县城里面没有任何的部队!”
“司令,你说日本人玩的这是那一套啊!”
郭宗汾也是一脸的迷惑,想不明白日本人为什么要从这些县城里面撤出来。
“你说从这些县城里面撤出来的日军目前正在往太原的方向前进?”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