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
朝堂昏暗,奸佞当道。
董卓自恃武力,肆意妄为,行废立之事。
少帝刘辩遭受废黜,陈留王刘协登基为帝。
乱臣行径,直如狼子野心,妄图颠覆社稷。
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
曹操心怀壮志,胸腔满是愤懑。
若任由董卓胡作非为,汉室必将岌岌可危。
一回到陈留,曹操便开始厉兵秣马,日夜谋划着起兵之事。
想要与董卓抗衡,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曹操当机立断,散尽了自己的家财,只为能招募到英勇善战的士兵。
夏侯惇听闻曹操的义举,心中敬佩不已。
他为人豪爽,武艺高强,且与曹操情谊深厚。
夏侯惇毫不犹豫地赶来相助,跟随曹操一同前往扬州募兵。
扬州之地,人杰地灵,百姓尚武,精锐的丹阳兵享誉数百年。
曹操与夏侯惇一路奔波,不辞辛劳,四处宣扬起兵讨伐董卓的大义。
他们的言辞恳切,态度坚定,引得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响应。
丹阳兵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皆怀着对董卓的满腔怒火,愿追随曹操共讨逆贼。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为人沉稳,颇有谋略。
他曾集结上千贼寇,在淮河、泗水之间游荡。
当得知曹操在扬州募兵的消息后,曹仁心中大喜,立即带领着上千人马前来投奔。
曹操心中大喜过望,亲自相迎,激动地道:
“子孝,你来得正是时候!”
“如今董卓祸乱天下,我等正需齐心协力,共扶汉室。”
曹仁看着兄长坚定的眼神,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他双手抱拳,郑重地道:
“兄长,仁愿效犬马之劳,跟随兄长一同讨伐董卓,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曹操的军队规模一下子壮大了许多,士气也愈发高涨。
一行人返回陈留途中,一骑单枪匹马地赶来投奔。
正是夏侯渊。
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为人果敢勇猛。
听闻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渊心中早已按捺不住。
他干脆独自一人,快马加鞭地赶来。
曹操见到夏侯渊,眼中满是欣喜之色:
“妙才,你能来,真是太好了!”
夏侯渊眼中透着坚定的光芒,大声道:
“大兄,渊愿追随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至此,曹操的兄弟诸人齐聚陈留。
曹操坐在上首的位置,神色庄重地道:
“如今董卓倒行逆施,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我等身为汉室臣子,当以天下为己任,起兵讨伐董卓。”
“诸位兄弟,当戮力同心!”
众人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非凡。
夏侯惇站起身来,大声道:
“大兄,我军当先发制人。”
“趁董卓尚未完全稳固根基,迅速出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曹仁脸庞沉毅,点头表示赞同:
“元让所言极是,我军可兵分几路,从不同方向进攻,让董卓首尾难顾。”
夏侯渊摩拳擦掌,霸气道:
“我愿率领一支先锋部队,冲锋在前,为大军开路!”
曹操微微一笑,正色道:
“我决定,先派人前往各地联络其他有志之士,共同起兵,形成联盟之势。”
“待联盟稳固后,再一同讨伐董卓。”
“元让,你负责训练士兵,提升我军的战斗力。”
“子孝,你负责筹备粮草,确保我军的后勤供应。”
“妙才,你组建一支精锐骑兵,我随时有大用!”
众人领命而去,各自忙碌起来。
曹嵩得知消息,面色阴沉得好似能滴出水来。
他赶来陈留,怒目圆睁,厉声斥责道:
“孟德,你究竟想干什么?”
曹操昂首而立,破釜沉舟道:
“父亲,孩儿只想匡扶汉室,纵使万死,亦绝不退缩!”
曹嵩猛地一拍长案,“噌”地站起身来,手指颤抖地指着曹操,气得脸色铁青:
“逆子!你分明是要谋逆!”
“如今局势动荡,朝堂之上波谲云诡,你此举不是自寻死路吗?”
在曹嵩看来,曹操的想法简直是疯狂至极。
乱世之中,安稳守着家业才是上策。
自己的长子却要去搅浑水,实在是不可理喻。
曹操视死如归,毫不畏惧父亲的怒火。
他向前一步,恳切地道:
“父亲,汉室倾颓,百姓流离失所,身为臣子,怎能坐视不管?”
“孩儿愿以一腔热血,为汉室江山尽忠。”
曹德满脸焦急与无奈,叹道:
“大哥,父亲积攒多年的家业,都要被你败光了!”
曹德心疼家族的财富,更担心曹操的举动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曹操不为所动,身姿如松,目光望向远方。
仿佛能穿透重重军帐,看到被阴霾笼罩的天下苍生。
曹嵩看着冥顽不灵的长子,痛心疾首。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