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天下舆情,吕布背后有高人

袁绍之死的消息如一阵疾风,瞬间传遍了京师的每一个角落。

街头巷尾,人们纷纷议论,神情各异,掀起了轩然大波。

“又死了一个大官呐!”一位老者摇头叹息。

其目光中既有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畅快。

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官,平日里威风凛凛,享受着荣华富贵。

可如今看来,他们的命竟也和平头百姓一样,充满了悲剧色彩。

“西凉兵在京师肆意横行,司隶校尉又能怎样?”

“汝南袁氏,可是‘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不也落得如此下场?”

“说到底,都是一条命罢了!”

众人纷纷点头,对老者的话深以为然。

身处乱世之中,生命变得如此脆弱,权贵与平民,在死亡面前,似乎并无二致。

书生们围坐在一起,同样热烈地讨论着。

“温侯吕布一介武夫,为我等寒门子弟斩出了一条血路!”

一位年轻的书生满脸激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袁绍代表的是世家高门,他们长期垄断着官场,打压寒门子弟。

如今袁绍一死,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所谓高门,在乱世之下,终究会腐朽。”

“而我等寒门子弟,定有机会成长为高门大族!”

寒门书生们纷纷附和,心中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憧憬。

在大汉王朝,世家公卿长期垄断着“察举制”。

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简直难如登天。

他们连学习经学,都要看世家高门的脸色。

那些世家大族,拥有丰富的藏书,延请着最有名望的大儒讲学。

而寒门子弟,只能在简陋的私塾中,对着几本破旧的典籍苦苦钻研。

即使学问通达,因出身贫寒,也难以获得举荐。

这世道,实在是不公!

寒门学子们无比地怀念起鸿都门学,那是大汉王朝最特殊的一段时期。

士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势力庞大,疯狂兼并土地,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汉桓帝为了制衡士族,利用宦官、外戚发动了党锢之祸。

然而士族根基深厚,在皇权和宦官的扫荡下,仍旧屹立不倒。

汉灵帝刘宏即位后,也意识到了士族的威胁。

他效仿汉桓帝,扶持宦官,闹腾出“十常侍”之乱,可同样未能有效遏制士族的发展。

后来,汉灵帝刘宏痛定思痛,悟出一个道理。

欲掌朝政,不可囿于扶掖内朝之旧念,必须匡扶新的政治势力。

于是,鸿都门学应运而生。

鸿都门生以尺牍、辞赋及鸟篆为主要研究对象,与传统的“儒家经学”截然不同。

曾经,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有可能踏入仕途为官。

而在鸿都门学时期,尺牍优秀者,可以为官。

辞赋优秀者,可以为官。

鸟篆优秀者,同样可以为官。

鸿都门学培养出来的这批学生,是股新冒头的势力。

腐朽的豪门大族把控着朝廷和地方,权力大得很,把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刘宏就想借鸿都门生的力量,给这些豪族官僚点颜色瞧瞧。

打破他们一手遮天的局面,把权力重新攥回自己手里。

然而,这一举措遭到了豪族官僚阶层的强烈抵制。

以汝南袁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拥有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人脉。

他们在朝堂上极力反对,使得鸿都门学最终以失败告终。

寒门子弟的处境,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艰难。

他们空有一腔抱负,却有志难伸,壮志难酬。

只能在喧嚣如潮的市井中,稍稍议论。

此刻一众寒门书生围坐一处,神情激昂。

他们甚至认为,袁绍之死,必是新时代的开端!

仿佛袁绍的离世,能为他们这些久困于寒门的学子,开启一扇通往光明的大门。

而在热闹的酒肆一隅,有一人遗世独立,静静地坐在那里,自斟自饮。

此人面容冷峻,眼神深邃,透着旁人难以捉摸的睿智。

正是贾诩。

他身着一袭素袍,身姿挺拔,仿若与喧嚣的世界格格不入。

贾诩曾在牛辅军中担任辅军,凭借着过人的智谋,在军中崭露头角。

后来,张济赶往陕县驻扎,因二人皆为武威郡人,贾诩奉命前去辅佐,不日将启程。

对于辅佐同乡张济,贾诩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他必将尽心尽力,为张济出谋划策。

张济临行前,曾对贾诩称赞过吕布,言语中满是钦佩:

“温侯武艺高强,勇冠三军,乃当世豪雄。”

当时,贾诩不屑地回了一句:“莽夫罢了,不及董公一根汗毛。”

在贾诩心中,吕布不过是一介武夫,空有一身蛮力,行事莽撞,难成大器。

但如今,袁绍之死,却让贾诩对吕布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默默地饮下一杯酒,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

吕布斩杀袁绍,看似简单粗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实则蕴含着非比寻常的手段,绝非想象中那般简单。

古往今来的世道,舆论向来掌控在读书人口中。

读书人舞文弄墨,能写能编,一支笔便能搅动风云。

汝南袁氏,作为士族的领袖,更是读书人的领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按常理,汝南袁氏子弟死于非命,舆论必然会一边倒地冲着“凶手”吕布而去。

市井之间也定会充斥着批判吕布、为袁绍打抱不平的声音。

可如今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西凉军在百姓心中风评极差,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对其恨之入骨。

反观并州的温侯吕布,虽与董卓“同流合污”,却并未如众人所料那般近墨者黑。

更为诡异的是,吕布身边,竟没有士族支持。

大汉士族势力庞大,就连董卓都以拉拢士族为要务。

有了士族的支持,便有了钱粮、人才与舆论的支撑。

可吕布独树一帜,在没有士族支持的情况下,不仅在军中站稳脚跟。

如今更是一举斩杀袁绍,声名大噪,掌控舆论的走向!

贾诩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惑:

“到底是谁,在为温侯出谋划策?”

寒门子弟对吕布的支持,绝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贾诩隐隐觉得,吕布背后,似乎隐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

这股力量在暗中推动着一切,让吕布在乱世的漩涡中,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贾诩又斟了一杯酒,缓缓饮下,思绪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