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建立书院

林墨一袭长袍,身姿挺拔,负手伫立在宫殿那雕梁画栋的长廊之下。长廊上朱红的漆柱透着威严,檐下的铜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与宫中熙熙攘攘的人群所发出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他的目光仿若一湾深邃的湖水,从那往来穿梭、形态各异的人群上缓缓扫过,每一个人的面容、每一个人的言行,都似能成为他思索的线索。此刻,他的心中却如翻涌的浪潮,波涛起伏,难以平静,脑海中尽是关乎国家命运的深远之事。

回溯过往的悠悠岁月,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不凡的智慧,投身于农业革新的浪潮之中。他不辞辛劳,奔走于田间地头,亲自指导农民改良耕种方法,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曾经那一片又一片杂草丛生、毫无生机的荒芜农田,在他的努力下,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嫩绿的禾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希望。

在商贸领域,他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和果敢的决策能力。他四处奔走,与各地的商贾洽谈合作,促成了边境贸易的不断拓展。曾经冷清的边境口岸,如今变得热闹非凡,来自不同地域的商队络绎不绝,驮着琳琅满目的货物,交易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边境贸易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外交场上,他更是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沉稳的应变能力,成功进行外交周旋。面对他国的刁难与挑衅,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以智慧化解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成功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百姓们得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不必遭受战火的侵袭。

然而,每一次成功解决眼前的难题,都让他愈发深刻地意识到,人才才是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根本。就如同高楼大厦需要坚实的基石,国家的繁荣昌盛也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

回顾当下的教育模式,恰似一只困于陈旧樊笼的飞鸟,依旧深陷传统的泥沼难以挣脱。在那肃穆的学堂之中,夫子们口若悬河,所传授的不过是经史子集这些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经典内容。学子们每日埋首于古籍之中,摇头晃脑地诵读,数年苦读之后,虽能做到满腹经纶,于文辞之间出口成章,博古通今,引经据典亦是信手拈来。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仿若汹涌澎湃的江河,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放眼望去,周遭的世界,无论是农耕器具的革新、商贸往来的拓展,还是外交局势的复杂多变,都对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此时,这些仅停留在故纸堆里的知识,面对如此迫切的时代需求,无疑显得捉襟见肘,远远不够。大明王朝,这艘在历史长河中乘风破浪的巨轮,若要在未来那充满变数的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航行的船只需要坚固的风帆与可靠的舵手一般,急需具备多元知识、创新思维与开阔视野的人才。

于是,一个大胆而又极具前瞻性的想法,仿若一颗在黑暗中悄然破土的种子,在林墨的心底悄然生根发芽 —— 于京城之中,创办一所风格迥异的书院。这所书院,将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运作,广纳天下有志学子,不论其出身贵贱、家境贫富,皆能在此找到一片成长的沃土。书院将倾尽全力,为国家悉心培育栋梁之材,让这些人才如璀璨星辰,照亮大明前行的道路 。

林墨深知此事意义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精心准备一番后,便郑重地上奏朱元璋。他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地阐述了创办书院的初衷、规划与愿景。朱元璋听完,手抚胡须,陷入了久久的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爱卿此举,着实是利国利民的上佳之策。我大明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若能借书院之力,培育出一批有真才实学、能担大任之人,必定能助力国家走向昌盛繁荣。朕准你所奏,所需的一切资源,朕自会全力支持,你只管放手去做。”

得到皇帝的应允,林墨心中的喜悦如同决堤的洪流,汹涌澎湃。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人才济济、繁荣昌盛的美好景象,心中阴霾瞬间被一道明亮的曙光驱散。他深深明白,这份应允不仅仅是皇帝对他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当下,他来不及有丝毫的懈怠与停歇,如同奔赴战场的将士,怀着满腔的热忱与坚定的决心,马不停蹄地投身到书院的筹备工作之中。每一个细节、每一项任务,都在他的脑海中反复推演,他深知,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到书院的未来,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培育大业 。

选址一事,林墨极为慎重,深知这一步关乎书院未来的学风与气象,丝毫马虎不得。那些日子里,他不顾京城的烈日炎炎,亦不惧骤雨倾盆,身着素袍,脚蹬布履,亲自踏遍京城的每一处角落。每至一处,他都久久伫立,从地形地势、风水格局,到周边人文环境、交通便利与否,都逐一考量,细细权衡其中利弊。

小主,

在漫长的寻觅与斟酌后,林墨终于选定了京城郊外一处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的山谷。此处青山连绵,似一条沉睡的巨龙蜿蜒盘踞,将山谷温柔环绕;绿水悠悠,如一条灵动的丝带潺潺流淌,为这片天地增添了几分灵秀。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气息,那是自然最纯粹的馈赠。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扰,没有市井的嘈杂叫卖,亦无车马的川流不息,仿若尘世之外的一方净土。

林墨站在山谷之中,缓缓闭上眼睛,鼻翼轻张,深深吸了一口这带着草木清香的清新空气,顿觉心旷神怡。微风轻柔地拂过他的衣袂,撩动着他的发丝。此刻,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未来学子们在此处的生动场景。

他仿佛看到晨曦初照时,那第一缕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洒落在这片宁静的山谷。学子们身着整齐的儒服,个个身姿挺拔,手持书卷,步伐轻盈地在山谷的小径上踱步诵读经典。他们的声音清脆而洪亮,抑扬顿挫,朗朗书声与林间婉转的鸟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美妙的乐章。那声音,仿佛带着无尽的力量,穿透山谷,在每一寸空气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