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战虽已过去数年,但江淮一带的局势依旧剑拔弩张。曹魏在合肥布下重兵,防线固若金汤,成为东吴西进北上的巨大阻碍。孙权帐下,一众谋士武将齐聚一堂,商讨破敌之策,可面对合肥防线,众人绞尽脑汁,却始终难寻良策。

孙权眉头紧锁,望着眼前的军事地图,心中满是焦虑。合肥防线依托地形,城高墙厚,曹军粮草充足,且训练有素。东吴多次进攻,均无功而返,损兵折将。这时,孙权的目光落在了一位年轻谋士身上,此人名为顾雍,虽初入仕途,却以才学出众闻名。孙权问道:“顾先生,依你之见,如何才能破解合肥防线?”

顾雍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缓缓说道:“主公,合肥防线坚固,强攻难克。臣近日研习算学,知晓西方传来一种名为微分几何的学问,或许能从这方面寻找破局之机。我们可尝试用微分几何重划疆域,以全新视角审视战场形势,说不定能找到曹军防线的破绽。”

此言一出,众人皆感新奇,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面露疑惑,微分几何这等晦涩学问,与战争何干?也有人暗自思忖,或许这是一条新思路。孙权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向来求贤若渴,敢于尝试新事物,当即决定让顾雍深入研究,看能否借此找到破敌之法。

顾雍领命后,日夜钻研微分几何,与军中将领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军事。他发现,合肥防线依江岸而建,江岸曲线的形状对双方的军事部署有着关键影响。若能运用微分几何原理,巧妙改变江岸曲线的数学性质,或许能打破当前的僵局。他废寝忘食地查阅各类古籍,尝试从古代的兵法与机关术中寻找灵感,还亲自前往江岸实地测量,将每一处地形的细微变化都记录下来,与微分几何的理论进行比对。

与此同时,曹魏方面也察觉到东吴的异动。曹休作为合肥防线的主将,得知孙权欲用微分几何重划疆域,心中冷笑,只当是东吴黔驴技穷,想出的荒诞之举。但他深知孙权诡计多端,不敢掉以轻心,遂召集麾下谋士商议对策。

谋士蒋济进言:“将军,东吴此举看似荒谬,实则不可不防。微分几何虽为奇学,但据说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我们不妨将计就计,利用这门学问加固合肥防线。”曹休微微点头,示意蒋济继续说下去。蒋济接着道:“江岸曲线是防线的天然屏障,我们可将其改为非欧空间,让东吴战船在三维投影中自动解体。如此一来,他们即便有千军万马,也难以突破合肥防线。”

曹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就依你所言。传令下去,即刻召集城中精通算学之人,着手改造江岸曲线。”于是,曹魏一方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他们运用各种工具,按照非欧几何的原理,对江岸曲线进行精心改造。一时间,合肥城内外,到处是忙碌的身影。负责算学推演的谋士们日夜不眠,在沙盘上反复模拟,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工匠们则根据设计,在江岸修筑起各种奇特的工事,改变水流走向与空间结构。

东吴这边,顾雍经过多日的研究和实地勘察,制定出了详细的用微分几何重划疆域的方案。他向孙权详细汇报:“主公,我们可利用微分几何的测地线原理,规划出一条全新的进军路线。这条路线看似迂回曲折,实则能避开曹军的正面防御,直击其薄弱之处。同时,我们还可通过调整战船的设计,使其适应新的江岸曲线。”他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比划,详细阐述着每一个细节。

孙权听后,心中大喜,当即下令依计而行。东吴开始秘密打造新型战船,这些战船在设计上融入了微分几何的理念,船身结构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水域环境。工匠们日夜赶工,尝试用各种新材料加固船身,改进船帆的角度与形状,以适应新的航行需求。同时,孙权还挑选了一批精锐水军,进行针对性训练,熟悉新的进军路线和战船操作。水军们在模拟的非欧空间水域中反复操练,从船只的转向、加速到士兵的协同作战,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无数次的磨合。

一切准备就绪后,东吴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合肥进发。战船在江面上乘风破浪,孙权站在船头,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他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一丝忐忑,此次破敌之策能否成功,他心中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当东吴战船接近合肥防线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平稳行驶的战船,突然剧烈摇晃起来。船员们惊恐地发现,战船周围的空间仿佛发生了扭曲,江水的流动变得异常混乱。更可怕的是,战船在三维投影中开始出现解体的迹象,木板纷纷断裂,船身逐渐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