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楚墨的艺术风华

京城的繁华喧嚣在楚墨艺术阁外似乎都悄然减弱了几分,这座楼阁静静地伫立在一条幽静的街道旁,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雅士。楚墨艺术阁由上等的楠木建造而成,飞檐斗拱间透着古朴典雅的气息。朱红色的大门上,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高飞、翩翩起舞。门口两侧,各摆放着一尊汉白玉石狮,威风凛凛,守护着这方艺术的天地。

近日,楚墨听闻了墨顿在皇家科学院的惊人创举,心中满是感慨。这位天才科学家改良天文望远镜、提出 “引力衍生” 新定律,打破了人们对宇宙认知的边界。楚墨深知,科学与艺术虽看似分属不同领域,实则有着共通之处,二者皆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与热爱。墨顿的坚持与突破,让楚墨在筹备艺术学院的艰难道路上,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鼓舞。

此时,艺术阁内正举办着楚墨的个人诗画展览。展厅中,一幅幅画作错落有致地挂在墙壁上,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有描绘大楚市井百态的,街边的小贩正热情地叫卖着货物,行人匆匆而过,脸上带着生活的痕迹;有展现山水风光的,层峦叠嶂间云雾缭绕,清澈的溪流蜿蜒而下,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水声。而在画作之间,悬挂着楚墨的诗歌,用飘逸的书法书写在泛黄的宣纸上,与画作相得益彰。

文人雅士们穿梭在展厅中,不时发出阵阵赞叹。一位身着蓝色长袍的年轻书生站在一幅描绘中秋赏月场景的画作前,久久凝视,不禁吟诵道:“‘明月高悬照九州,人间处处乐无忧。’楚墨先生此诗此画,将中秋佳节的祥和之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身临其境啊。”

旁边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老者微微颔首:“贤侄所言极是。楚墨的画作细腻入微,诗歌又饱含深情,实乃难得。他笔下的大楚,既有烟火气,又有诗意,让人对这世间万物多了几分热爱。就如同墨顿先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楚墨先生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大楚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楚墨身着一袭青色长衫,面带微笑,在人群中穿梭,倾听着众人的评价。他的眼神中透着自信,但又隐隐有些忧虑。他深知,艺术之路艰难,此次展览虽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但想要真正让艺术深入人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墨顿能在科学界掀起波澜,自己也定要在艺术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为大楚艺术教育开创新局。

这时,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子走到楚墨面前,微微欠身:“楚墨先生,您的作品让小女子大开眼界。这一幅《春日踏青图》,画中女子的笑容明媚动人,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先生是如何捕捉到这般美好的瞬间的?”

楚墨温和地笑了笑:“姑娘过奖了。世间万物皆有其美,只需用心去观察,用情感去体悟,便能将其融入笔端。春日踏青,本就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场景,我不过是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描绘出来罢了。这与科学家观察宇宙现象、总结规律并无二致,都是在探索世界的美好与奥秘。”

女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先生果然心思细腻。小女子一直对绘画感兴趣,不知先生可有什么建议?”

楚墨认真地说道:“绘画之道,首重观察,次重感悟,再重技法。姑娘若有心,不妨多去自然中走走,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感悟,再勤加练习技法,假以时日,必有所成。就像科学家反复实验、不断钻研一样,绘画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女子感激地谢过楚墨,转身离去。楚墨望着她的背影,心中不禁涌起一个念头:若能开办一所艺术学院,培养更多热爱艺术的人才,该多好。这个念头在他心中已经酝酿许久,此刻愈发强烈。墨顿能带领科研团队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自己也要打破艺术传承的局限,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的艺术人才。

展览接近尾声时,楚墨走上展厅中央的高台,清了清嗓子:“诸位同仁,承蒙大家今日赏光,前来参观楚墨的诗画展览。楚墨感激不尽。今日,楚墨有一事相告。我打算筹备一所艺术学院,旨在培养更多热爱艺术的人才,传承和发扬大楚的艺术文化。”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众人交头接耳。一位富商模样的人皱着眉头,小声说道:“艺术学院?这能有什么用?能带来实际的利益吗?不如把钱花在生意上,还能赚更多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