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羽登基之后,大楚的土地上,一场悄然的变革正缓缓拉开帷幕。曾经饱受战乱之苦的大楚,在林羽的治理下,逐渐褪去了战争的阴霾,焕发出勃勃生机。
林羽坐在皇宫的书房中,案牍上堆满了各地送来的文书。他微微皱眉,手中的朱笔在文书上不时批注着,眼神中既有对大楚逐渐好转的欣慰,又有着对未来诸多事务的担忧。这时,丞相陈云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
“陛下,如今各地呈上来的文书,大多都是喜讯。农业生产在减免赋税和兴修水利的政策推动下,已经有了明显的恢复,百姓们开垦的荒地也越来越多,粮食产量有望大幅提升。商业方面,开放市场和降低商税的举措,让各地的集市热闹了起来,商人们的积极性也很高。”陈云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喜悦。
林羽微微颔首,放下手中的朱笔,说道:“陈云,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是无数百姓和官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大楚的复兴之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陈云微微欠身,说道:“陛下圣明。如今虽然形势向好,但一些偏远地区的百姓生活依旧困苦,基础设施也亟待完善。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已经广设学堂,但距离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林羽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皇宫庭院,说道:“是啊,这些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对于偏远地区,我们要加大扶持力度,派遣有能力的官员去治理,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至于人才培养,不仅要在数量上增加,更要注重质量。我们需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大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陈云思索片刻,说道:“陛下,或许我们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鼓励学子们努力学习,对于优秀的人才,给予丰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同时,选派一些有经验的官员到学堂讲学,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子们。”
林羽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此计甚好。就按你说的办,尽快拟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还有,在文化方面,我们也要加大投入,鼓励文人创作,弘扬大楚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大楚的文化底蕴。”
“臣遵旨,陛下高瞻远瞩,大楚在陛下的治理下,必将繁荣昌盛。”陈云说道。
在林羽和陈云的努力下,大楚的各项政策稳步推进。在乡村,一片片荒地被开垦成肥沃的农田,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一个小村庄里,一位名叫李大叔的老农正和邻居王大伯坐在田间地头休息。
“王大伯,你说这新皇可真是咱们的大恩人呐。自从他登基后,减免了赋税,还帮咱们修了水渠,今年这庄稼长得可真好。”李大叔看着眼前绿油油的庄稼,满脸笑容地说道。
王大伯微微点头,感慨地说:“是啊,以前年年都担心交不起赋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好了,不仅赋税少了,还有余粮可以卖钱,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