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长安

听到这话刘邦皱眉看向门外,这声音听着熟悉,但一时间想不起来是谁。

看到刘邦皱眉,下方一个老人立马站起身来拱了拱手,然后开口说道:“陛下,草民这就去看看是何人不守规矩”。

刘邦也好奇这熟悉的声音是谁传来的,于是摆摆手说道:“不用,你坐下吧”,说完转头看向自己身旁服侍的宫人,“你去将他带进来”。

“诺”,那宫人说完立马跑了出去。

很快他带着一个高耸精瘦的青年回来了,远远的看到这个身形,视力已经有些不好的刘邦还是判断出了来人,自己此生只见过三个身材如此高大的人,但其他两个已经死了。

“陛下,这人不是我们这的,是从外面偷偷混进来的”,其中一个老人立马站起身来说道。

刘邦抬起手示意他不要激动,那人赶紧闭嘴等着刘邦开口。

“贤弟,五年不见了,贤弟还是如此精神抖擞啊,而朕已经垂垂老矣”

在场的人听到这话迷惑的看着刘邦,直到那边传来一句,“刘兄可是天子,是要万岁的”。

众人惊讶的看着走进来的年轻人,他怎么敢这么跟皇帝讲话,不怕死吗。

刘邦听到之后并未生气并且哈哈大笑,“张兄弟啊,张兄弟”。

张尘在众人的目光中走到堂中,弯腰拱手,“许久不见了,刘兄”。

刘邦这才看清了他的样子,眼底略带一丝羡慕的说道:“张兄弟还是这么年轻啊”,说完转头看向引路的宫人,“你去在准备一桌,放置于朕左手边”。

那宫人诧异了一下说了一声诺就赶紧跑去办事了。

桌子很快就准备好了,张尘在刘邦的招呼下,也加入了吃席的行列,在那些乡亲父老的注视下直接坐在了上首左侧。

那些人看他的目光中有疑惑,有羡慕,他们想不通一个外乡的后生为什么能让陛下如此重视,还让他坐在了乡亲们的前面。

刘邦并未注意那些人的变化,直接宣布开席,众人听到皇帝开口,立马也乐呵呵的感谢了几句。

这一次吃席,刘邦家乡的人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热情,让刘邦一直笑的合不拢嘴。

酒过三巡,刘邦站起身来说道:“在外的游子都思念故乡,朕虽然建都于长安,可朕万年之后,就算变成魂魄也还会思念家乡啊”。

在场的父老乡亲听到后感动的热泪盈眶,陛下的赤子之心苍天可鉴啊,那些人都想给刘邦合唱一首常回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