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尔虞我诈谁更奸,吕布计赚郭奉孝(三)

许劭,月旦评!

若说东汉末年,想要出仕做官,最首要的前提是什么。

不管是官宦子弟,还是平头百姓,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声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年头,可没有科举考试,朝廷取士,靠的察举制。

所谓的举孝廉,便是大汉察举制中,最知名的一种方式。

而要获得举孝廉的资格,首要考虑的,便是声望!

那么,在东汉末年,最快获取声望的方式,又是什么呢?

月旦评!

汝南许氏月旦评,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

也就是说,若得许劭在月旦评上,给出评语,便相当于一只脚,踏入了大汉的朝堂。

吕布记忆中,最好的例子,便是曹操。

原本许劭给曹操的评语,乃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可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篡改下,成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于是乎,曹操的声望,一下就追平了袁绍。

甚至,犹有过之。

曹操的声望,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天下,引得天下的英雄豪杰,纷纷投奔到他的麾下,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许劭。

所以,郭嘉有如此大的反应,便很好理解了。

天下英才,数不胜数,许劭的月旦评,一月一次,通常情况下,一次只评一个人。

有时,许劭心情不好,还常常取消。

也就是说,一年下来,最多,也不过十余个幸运儿产生。

此次,许劭游历到颍川学院,恰逢初一,正是办月旦评的日子。

郭嘉正是为了赶回书院,参加月旦评,才急急忙忙的,从温柔乡里脱身。

却不想,一时不慎,没有及时安抚好那些位村姑红颜,搞大了动静,这才暴露了行径,遭了那些村民的追杀。

“兄台,事态紧急,就此别过!”

郭嘉一想到自己赶不回去,便很有可能让陈群那小子占了便宜,便急不可耐的要动身。

“这就想走?”

吕布噌的一下,将方天画戟拦在了郭嘉面前,幽幽的,说了一句让郭嘉大惊失色的话。

“不将誓言给兑现了,你,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