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翰林的冷脸,书记官笑笑不言语,把批的条子递到李承平手上就示意下一个。
看了下批的条子,上面明明白白地写好了官职和姓名。
李承平拿着这张条子又到了另一位胥吏那里,这人是翰林院的,恭敬道:“问李大人好,这是您的俸禄。”
米粮不轻,大乾一石米是一百二十斤左右,李承平的俸禄是八石,去除折色后也还有近五石。
朝廷给官员的俸禄,还有米折物的方式,即折成胡椒、苏木、绢布、棉布等,这种米折物官方的叫法为“折色”。
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干的,华夏历史亦是如此。
钱币需要铜,银锭需要银矿,这都是天下稀缺的。
“银本位”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华夏一直都处于缺银状态。
真正大规模使用银子,还得等到明清时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现在是不成的,国际贸易朝廷都没有明确下来。
李承平听李轩说过,台州现在就有不少夷商,朝廷缺钱,他不是没有把视线放在对外贸易上。
所以官俸实质上就是用实物冲抵,米是重中之重,谁家都少不了五谷杂粮。
接过条子后,那胥吏盖了个戳子后将条子留存下来,这是要归档的,俸禄审查同样严格,程序有好几道,就是为了杜绝弄虚作假。
胥吏明显还有话说,可见李承平专心致志扛米袋,就暂时不言语了。
李承平心里泛起了嘀咕,衙门发俸禄也不提前知会一声,他好多找几人过来。
家里安定下来后,牛蛋最近倒是一直随侍在侧,可他一人一下子也搬运不了。
两人合力将米袋移到墙角,李承平在旁盯着,等牛蛋回家赶车来,再慢慢腾挪回去。
李承平上手搬米袋,可没有谁跳出来说他有辱斯文,成天哪有那么多有辱斯文的事。
大家都是这么干的,除了年纪上来的,年轻小伙都是自己上手,好歹是君子六艺中历练出来的,都有把子力气。
刚才只顾着搬没怎么在意,李承平掂量几下后就觉察出不对来。
牛蛋与他对视一眼,率先出声道:“不对啊!老爷,这米根本就没有五石重,怕是连四石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