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乡试

循序渐进才不会显得刻意,反而能让人记忆犹新。

崔博反问道:“鼎锡可有看好的英才?”

鼎锡是王明觉表字。

王明觉嘴角一抽,他若熟悉陕西士子,哪里会找到你这个老登身上。

尽管了解不多,但探听一番,听到几个声名远扬的倒是不难。

没等王明觉回话,鲁严议突然出声道:“要说近几年陕西风头最盛,当属一个叫李承平的士子,连中三元,一时间风头无量。”

崔博心中一喜,面上却是颜色不改。

沉吟片刻,王明觉将最后一口羊汤一饮而尽,“他的文章我看过,腹中是个有经纶的,但不知品性如何,须知他这般年岁,太早入仕并不好。”

李承平今年才十七岁,若明年春闱一举得中,也不过十八九岁,年岁太轻。

旁人二十岁考取秀才功名,就可称得上俊杰,神童固然是好,但总让人觉得仍需磨砺些时日。

春闱群星闪耀,没登上榜还好,若被刻意打磨,搞不好就落了个三甲,属实让人难以信服。

别不信,那些大人们,最爱干的就是磨砺后辈,你文采牛,你的文章甚至不会被呈递到皇上面前,就直接黜落于三甲一列。

崔博只是听着,一行考官需先行入场,三人没耽搁,在路上边走边聊。

跟在一旁,崔博并不主动推崇李承平,而是忽略年纪,旁敲侧击的往文章上引。

能够得中小三元,王明觉自不会忽视李承平的才华,心中对崔博描述的李承平愈发好奇起来。

王明觉想的很多,李承平的举业太顺,不知多少英才受不住打击一朝颓废,伤仲永啊!

没瞧见真人,委实不敢评品过早。

......

主副总裁的闲聊扯淡自然不会被李承平知晓,他此时收拾好行囊与柳安他们往贡院而去。

“乡试在即,西安完全挤不动。”黄立拿出帕子擦汗,涨红着脸。

毫不夸张,可谓是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