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点了点头:“此事算了了,全散了都回去吧。”
默默给爷爷点了个赞,李承平扶着有点瘫软的郑老汉出门。
被李阿叔骂几句,差点晕过去,果然老年人不能受太大刺激。
没搞明白村民找自己主持的缘由,李承平回来,看向爷爷便问,“这种丢牛的大事,他们过来找我作甚?”
秀才其实是地方处理民间纠纷的主力军,原则上来说秀才并没有参与审讯的职责和权力。
刑事和民事案件都有知县和刑房来处理,可自古有着皇权不下乡事实存在。
之所以不下乡,原因有很多,乡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困难,中央政府难以有效地对乡村地区进行管理和控制。
同时,古代乡村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朝廷难以从这些地方获得足够的税收和财政收入。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李承平他们这些人的存在,地方上存在着大量的豪绅、地主等自治力量,他们在地方上拥有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朝廷很难直接干预。
而且乡里之间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与朝廷官吏直辖的城市有很大不同,地方豪绅、地主在乡村地区有很大的威望,朝廷下达的令旨完全不会有人听从。
面对一群大文盲,你说皇帝权力有多大,他们或许不懂,但住在镇上的柳举人要加收一成的租子却搅得他们心肝疼,愈发不敢触怒柳举人。
这就是朝廷发展到一定程度党派林立的原因所在,这些一个个政治团伙代表的就是其所在地区的核心利益。
当皇帝要整治、压制他们,收缩权力时,文官集团会不顾理念抱负,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去与皇帝抗争。
皇帝垂拱而治,才是所有文人心中所想。
面对乡里这部分的权力空白,就需要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较高的人来填补。
秀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身份,会直接参与到民间的纠纷调解中。
“哦哦。”李承平算是大概明白了。
怪不得士绅阶层的壮大会让皇帝那么忌惮,本质上来讲,士绅侵占的是皇权。
皇帝对地方愈发低的掌控力,会让其心慌,毕竟没有那个皇帝愿意看见脱离他掌握的事。
至于为什么皇帝不处理,士绅和皇帝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皇室就是天下最大的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