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林秀才对李承平态度很好,而且李承平还这样年轻,那书吏瞬间恭敬了起来。
秀才已经是特权阶层,他只是个末吏,童生身份,往后说不准就有劳人家,万不能得罪。
衙门的人,就算只是一个看大门的,看人下菜碟的功夫都不浅。
态度变化尽量显得自然些,当着林秀才的面,书吏笑脸相迎的指导着李承平填表。
府、县与朝廷相似,朝廷有六部,地方有六房,分别为吏、礼、户、刑、兵、工六房。
县衙礼房制作的表格还是很清晰的,上面需要填写考生的籍贯、姓名、年龄、身体相貌以及祖上三代身份履历等,简直就是查户口的意思。
李承平听说,十号报名截止后,衙门还会派衙役去各镇各村核实比对,与户房信息一致才行。
可以说是古代的政审了,毕竟,国朝以孝道治天下,科考期间,学子不可有父母丧,出身还需清白,非娼、非奴、非犯等,一项一项都是有要求的。
李承平和李轩都是由林秀才作保,在书吏再三确认无误后,让林秀才上前仔细辨认确定,随后在互保文书上签字。
等一切结束之后,李承平就拿到了一张身份铭牌,上面写有他的姓名和样貌特征信息,用于入场当天检查使用。
出了县衙,日头已经高升。
衙门门口站了一上午,寻了处小铺子,李镇礼要了三碗素面,吸溜吃完。
面是白面,碗里滴有香油,滋味不错,但五文一碗的价格还是让李承平觉得有点贵了。
还没吃饱,勉强对付一口,不舍得再花钱了,想着回家再好好吃一顿。
什么都没带,三人没有在县城多待的意思,去客栈取回牛车,并未过多停留,就驾车回村去了。
......
报好名,李承平收了心复习。
经史子集真是多且杂乱,让人总感觉没学完全。
回家待的这几日,不知怎得,土院里安静了不少,李曦再没有突然进房过了,余氏叫喊他吃饭的声音都小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