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摇头,还以为自己幻听了,婆子开始忙碌起来,把开水淋在坤坤身上,念叨着:“神神经经,大早上的怎么会有人想要喝鸡汤,稀饭它不香吗!”
大早上干活,明显带着一丝怨气,坤坤怕是没有想到,到死都要被老婆婆蹂躏一番。
李久昌早早就起床了,酒楼清早就有客人登门,这些人都不一般,往往是县城里非富即贵的存在。
他们这些人吃的也讲究,人不到酒楼,打包服务直接上线,听李久昌说,门口的王哥一早上都没个清闲的时候,一单一单的往东城去,东城也是住宅区,不过都是高门大户。
母鸡汤果然养人,喝上一碗荣光散发。
每日都现炖,把控不了预定早饭的人家数量,酒楼每日都会多炖些,多出来的自然就便宜了里面的打工人,毕竟人家有钱人从不吃剩下的,放到第二天再买是要掉口碑的。
李承平算是沾了光,美美的喝了一大碗。
本以为王哥也会有怨气,可看他目送李承平他们走时,一脸的满意,完全不像起大早,还被安排彻底的怨气打工人模样。
李承平猜想,送早饭一定有大佬给打赏了,果然每个时代都有舒坦的享受,只是没到那个层次,自己接触不到罢了。
与李久昌告别后,三人就来到昨晚同行学子下榻的客栈。
牛车都寄存在客栈里,李家的也不例外,不过不住店要付停放费用十文钱。
李承平觉得这些真是会做生意,路子真多。
古代的县衙,李承平当真是头一次见识,门口还有不少学子排队,约有数十人的样子。
衙门门口没有李承平预想的那样,并没有摆放石狮子,空荡荡的,门户也小很多,兴平县衙的匾额都挂低不少,没有来福运阔气。
但站立在衙门两旁的衙役,那严肃夹带审视的眼神却分外慑人,让人不敢直视。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是文化人的缘故,排队众人显得井然有序,衙役也算一个其中一个原因。
李承平惊奇的发现,参加县试的学子大多都是少年,很少有他一般十一二岁的孩童。
更让他大开眼界的事在后面,本以为是作为家长陪同的几个白发老者,竟然颤颤巍巍的在哪填上了自己的籍贯姓名,可真是人老心不老。
这么大把年纪了,你要说是参加院试,大概还有人理解,毕竟运气好,一旦考中可就是秀才了,那时,多少有点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