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下午,幽州雄安县,张家村,田地一片忙碌的景象。
六月,正是小麦丰收的季节,村民们都在田地里开心的收割粮食,虽然劳累,但今年风调雨顺,收成很好,村民的脸上浮现着笑容。
“大娃子,不要乱跑了,小心摔倒。”正在收割小麦的张大宝,望着两岁多的孙子,一脸的关爱。
“你个小兔崽子,再乱跑,老子打断你的狗腿。”张大宝的儿子,张山望着自己的儿子呵斥。
小主,
“打打打,你就会打,孙子这个年龄,正是玩的时候,老子看你才该打。”张大宝不乐意了,大声训斥张山。
“老头子,歇会吧,孩子们都累了。”张大宝的妻子,钱氏赶忙开口。
“好吧,那就歇会,孙子过来爷爷这。”张大宝看了看,两个劳累的儿媳,点头同意。
大儿子张山,大儿媳赵氏,二儿子张林,二儿媳沈氏,三儿子张勇,听到张大宝的话,都放下手中的镰刀,围坐在一起喝水休息。
“三丫又生了,明天张山你们两口子,带着东西去探望一下。”张大宝抱着笑呵呵的孙子,吩咐道。
“知道了父亲,明天上午我们就带点鸡蛋,去探望三妹。”张山赶忙答应。
“父亲,儿媳生小宝的时候,三妹可没来看望。”大儿媳赵氏不满的抱怨。
“闭嘴,少说两句没人把你当哑巴。”张山小声呵斥赵氏。
“算了,明日张林两口子去探望三丫吧,都是一家人,不要太斤斤计较。”张大宝叹息一声,改了主意。
“大家的,虽然三丫没来看你,是她的不对,但咱们家不能失了礼节。”钱氏拍了拍赵氏的肩膀,安慰道。
“大嫂说的对,三妹自从嫁人后,就像变了个人,自私自利,尽是耍些小聪明,占便宜没够。”张林也吐槽道。
“够了二弟,不要再说了,三妹心中有怨气,也能理解。”张山眉头皱起,不让张林再说话。
“她凭什么有怨气,卖的又不是她,是大姐,二姐……”
“够了,都给老子闭嘴。”张大宝听到张林提起大丫,二丫就像被踩了尾巴,眼睛通红的呵斥,连声音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