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合一的大章)
摊主是一对靠倒卖杂货为生的夫妻,卖的东西种类极多,化妆品、挖耳勺、针线、玩具、灯笼、蜡烛、蚊香...总之生活相关的啥都有。
而且古代的作坊很有工匠精神,每一样商品都是按照精益求精的标准做的。
李弘贞对货物的来源很感兴趣,看老板娘正在和秦良玉介绍化妆品,他就和老板攀谈起来。
“老哥,能否告知,您这些货物从何而来?”
老板正坐在马扎上扎灯笼,忽闻此言,立刻抬头扫视开口之人。
李弘贞看他的眼中有几分警惕之色,便掏出几枚碎银子递了过去。
“老板莫要误会,我并无和你抢饭碗之意,只因我是开镖局的,眼下初创业,正愁无镖可接。”
“老板如能告知货物出处,这些银子算是我打听的酬劳。”
老板看他长相憨厚又出手大方,而且刚才过来的时候夫妻俩手牵手,一副恩爱有加的样子,便断定此人应该是个很有修养的读书人。
“货物来源并非什么秘密,告知客官也无妨,银子就不必了。”
接下来老板就跟李弘贞说起货物的来源,以及小商贩和作坊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明朝,不止有杜陈两家那种自产自销的家族企业。
还有一些生产小商品的作坊。
这些作坊因为规模小、分布广、商品种类单一,根本无法做到跨地区销售。
手里有资金的牙人,就会从这些作坊采购大宗货物囤积起来。
(牙人,批发商和中介的统称。)
牙人再将商品批发给小商贩或者杂货店,从而形成一套生产、批发、销售的利益链。
当然,大头都让生产单位赚走了,牙人也只是通过批发以量获利,留给小商贩只剩一口汤喝。
饶是如此,还是有很多平民在农闲时,推着小车去当杂货郎。
李弘贞向老板行礼道谢,然后托着下巴思考起来。
在古代,类似现代的小超市不是没有,杂货铺就是这种经营模式。
只不过铺子一般都不大。
如果想把古代的杂货铺升级为超市,首先就得需要一间几百平方的大铺子。
但是铺子面积大了,没有靠近门窗位置的货架,采光就成了一道难题。
总不能在每个货架上点蜡烛吧,稍有不慎,管消防的衙门分分钟请老板去喝茶。
那搞一些玻璃灯罩吊在天花板上,让明火彻底远离货架,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
因为每天光是蜡烛和灯油的消耗,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古人才没那么傻,要不是开超市的消防风险和照明成本太大,能做的话,早就有人做了。
此时,老板娘还在拿各种化妆品给秦良玉试用,嘴里孜孜不倦推销着。
秦良玉由于没经验,而且价格又贵,一时不好拿捏。
老板娘就帮她拿主意:“要不...问问您相公?毕竟您再怎么打扮,都是给自家男人看的,不是么?”
“所言极是。”
说完,秦良玉先揽镜自照,老板娘在旁边给她举灯笼。
火光通过铜镜折射,映照在秦良玉脸上的时候。
李弘贞突然灵光一闪,似乎想到解决超市的照明问题。
秦良玉放下镜子,正要咨询李弘贞的意见,他却像个痴汉盯着自己。
秦良玉有点臭美的说:“怎么样?我现在是不是很好看?”
哈哈...相公快夸我!
烈焰红唇的秦良玉看起来像个反派,李弘贞实在欣赏不来,便实话实说:
“好看是好看,就是看起来有点吕雉的味道!”
秦良玉的脸看起来更凶了:“我要是吕雉,那你这个臭流氓,就是刘邦。”
“啊不对!我才不是吕雉,才不要跟你是一对。”
“也不对,你连刘邦都不是!”
老板娘对李弘贞的“直男发言”感到很无语,连忙打起圆场:
“这位客官,您相公实际是想说您雍容华贵,我看您的面相,料定将来一定是诰命加身,大富大贵,是吧?”
李弘贞借坡下驴道:“老板娘说得太对了,自古以来,凡是能成大事、享受荣华富贵的女子,皆为蛇蝎美人。”
“少来,我长相虽凶,但不屑于阴谋诡计,即便荣华富贵,那也是我靠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老板娘被这对“奇葩夫妻”弄得想以头捶墙。
刚才还手牵手恩爱有加,怎么就掐起来了?
要是弄个不欢而散,还怎么做他们的生意啊?
然而,接下来出乎老板娘的意料。
李弘贞为了答谢老板刚才透露货物的信息,就把每样胭脂水粉挨个买下来,还买了一个做工精致的小荷包。
最后嘱咐老板娘:“有劳摊主,帮我娘子化一个清秀淡雅的妆容。”
说完,对秦良玉笑了笑:“娘子,你就在此略施粉黛,我先去别处转转,等会再来接你。”
他走后。
老板娘有些惊讶的问:
“冒昧一问,你们方才还是针锋相对,为何不到半晌功夫,便能做到心平气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良玉不以为然道:“我夫妇平日里就是这样相处的,不是他调侃我,就是我揶揄他。”
“一天不骂他两句,掐他两下,我就浑身痒。”
“哎哟喂!打是情骂是爱,还是你们年轻人会玩呀。”
少顷。
秦良玉的妆刚化好,李弘贞就回来了。
老板娘很会做生意,李弘贞一次性买那么多东西,怎么也得给点优惠啥的。
就把一对同心结,免费送给他们,并送上一段祝福:
“客官于敝处采买甚多,我夫妇二人倍感惶恐。故以同心结相赠,聊表敬意,还望莫要嫌弃。二位可将其栓于庙会榕树之上,月老会祝愿二位永结同心,白头到老...”
脸皮薄的秦良玉,听了这话,把头撇向一边。
李弘贞大方接过来一看,是扎成结的红绳连着用来写祝词的布条,做得十分有寓意。
“多谢摊主。”
夫妻俩离开了商业街之后,当然不会去庙会栓什么同心结,而是来到河边赏月。
皎洁的明月悬于夜空,长江对岸的万家灯火衬托出一幅安居乐业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