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上门要回宅子

自此,杨家一边抵挡南诏入侵,一边还要面对五代十国各势力的进攻。

二世杨牧南,三世杨部射、四世杨三公、五世杨实,几代家主先后战死沙场。

直到宋朝登上历史舞台,杨家才得以放下兵戈喘口气。

此后300余年,被宋朝册封为播州安抚使的杨家,一直在播州默默发育,吸收周边少数民族。

南宋端平三年,由蒙古、回回、女真、吐蕃组成的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南下攻宋。

西路蒙古军攻打阳平关,三万宋军守关浴血奋战,最终全军覆没。

蒙古兵至成都时,知府丁黼战死,参议王诩自杀,城中140万平民惨遭屠杀。

宋理宗紧急启用名将余玠,率军入川作战。

余玠入四川之前,蜀地三大经济重镇,成都和嘉定已经沦陷,唯有重庆还在苦苦支撑。

余玠上任后,颁布集众思,广开言的布告。

很快,杨氏十五代家主杨文,给他送来一对土族的冉氏兄弟。

并为余玠献上保蜀三策,其中一策是利用重庆特殊的地形,修建钓鱼城。

当蒙哥兵临城下时,万万没想到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大军,竟然拿不下小小的钓鱼城。

给逼急眼了,蒙哥就爬上高台,想亲自刺探敌情。

结果被一个叫王坚的人,给一炮轰飞,死了!

经此一战,杨文效仿钓鱼城大捷,在遵义修建海龙屯,同时发兵多次支援钓鱼城,和蒙古大军交锋九战九捷。

蒙古军大抵是被杨家打怕了,每次入川作战,都要绕开播州。

直到南宋灭亡后,在蒙古偌大的版图之中,只有播州和钓鱼城孤悬一地。

面对播州军的誓死抵抗,忽必烈既钦佩又无可奈何。

他特命使者前往播州,告诉杨家宋朝已亡,在抵抗下去毫无意义。

只要投降,不仅保留前朝爵位和土地,还既往不咎。

杨氏十六代家主杨邦宪,不愿播州生灵涂炭,跪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大哭三日,最后答应忽必烈的要求。

杨家苟了近一百年,直到老朱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杨家终于盼来重回华夏怀抱。

大明依照唐宋旧制,册封杨家为播州宣慰司。

传至杨应龙这一代时,杨家再次迎来辉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能征善战,20岁继承家业。

34岁奉旨征剿松潘叛乱,受封都指挥使赐飞鱼服。

36岁平定西南蛮夷入侵成都,加封骠骑大将军。

听秦良玉讲完杨氏的历史,李弘贞感到异常愤怒。

蒙古军的残忍程度简直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