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他这是怎么啦?”
“是不是突发隐疾呀?”
郎中把完脉,淡定从容道:“两位不必担心,此乃气血攻心,老夫开几副药安神药,患者按时服用,好生静养,确保心神舒畅,便再无大碍。”
言毕,郎中从李弘贞头上拔下针,接着掰开他的嘴塞入参片。
有了人参提神,过没多久,总算让李弘贞恢复点意识。
“叔白好点没?”
“这好端端的,叔白怎么会气血攻心呢?”
李弘贞想了想,随后叹息道:“方才见到琉璃,令我想起当初年少无知,花了30两银子从古董贩子购得一件水晶盏,那人还说是唐太宗最爱的酒器。后来经由府中来客鉴定,结果竟是造价低廉的琉璃,此事成了我心头一块疙瘩,一直耿耿于怀。 ”
听罢,杜陈二人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
这么愚蠢的行为,很符合李弘贞以前官二代的人设。
同时他们也很好奇,这个官二代没有拜过任何名师,却能在某些领域无师自通?
“那叔白好生静养,我俩暂且告退。”
他们退出房间后。
李弘贞卧倒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怔怔出神。
对于他这种活了两辈子的人而言,普通人最常见的负面情绪在他身上是不存在的。
之前跟秦良玉看似很幼稚的打趣和耍脾气,不过是为了隐藏真面目故意装出来的。
可是当他来到明朝、见识到“真正的华夏文明”,根深蒂固的民族大义,又让他的情绪一而再再而三的崩溃!
为什么?
因为中后期的明朝,谁都可以公开发表言论批判官府和皇帝,而不用担心文字狱和判刑拘留。
因为他所看到的大部分明朝老百姓,精神面貌充满仁义礼智信,没有晚清汉人的麻木不仁,也没有现代人的满身戾气。
因为他在明朝看到很多失传的非遗工艺,还有被蛮夷窃取的科技、以及被“殖人”恶意埋没的文化。
以上这些所见所闻,都会让李弘贞想起后世那些“无耻之徒”在屏幕前大放厥词的嘴脸。
他们的言论总是那么迷之客观,诸如:
华夏古代压根就没有科学的土壤,阴阳五行都是迷信。
近代落后、被列强欺负不是辫子朝的错,换哪个朝代来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