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店铺团队也不急,何不如先陪杜少康先走一趟。
“那成,事不宜迟,我今日便跟着你走。”
而后三个男人与周如梦行礼道别,李弘贞把新买的驴子先存放在陈记茶号,最后跟着杜陈二人去码头登船。
三天后的早晨。
杜少康领着李弘贞来到泸州府城外的一座山庄。
当他看到玻璃酒瓶的那一刻,整个人如同坠入黑洞冰窟,以往所认知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全部崩塌了!
万万没想到,明朝的古人竟然能做出高纯度的玻璃!
杜少康是真的没吹牛逼啊,光是眼前透明如水的玻璃,确实当得起大明第二。
得亏三天前李弘贞没说出现代知识装逼,不然真的会被古人狠狠打脸的。
“这到底是怎么做的?”
难得看见李弘贞出现错愕的表情,杜少康心里老嘚瑟了。
“告诉叔白也无妨,反正琉璃自古以来,又不是什么稀罕货。”
“无非是沙子、石灰、晶石、石碱...这几样东西,只不过我家有个独门秘方,故而才能烧制如此清澈透亮的琉璃。”
李弘贞虚心讨教的问:“方才听夏云兄说,琉璃就自古有之,还请为我详细解惑。”
接下来杜少康就和他科普玻璃的发展史。
早在先秦时期,聪明的华夏古人已经学会烧制玻璃珠子。
《尚书·禹贡》中的“璆琳”,就是当时的雅称,贵族把玻璃珠做成配饰,或者镶嵌在武器上。
有图为证,别再说作者是地摊文学了
到了汉朝更名为琉璃,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隋唐时期,工艺已经发展到能制作出透明玻璃。
请看隋朝李静训墓出土的透明琉璃图。
再看宋朝的花纹玻璃瓶。
还有让广大网友以为是穿越的蒙元啤酒瓶和瓶酒盖,经专家考证,这两个玩意确实是合在一起的,里面装的东西同样是酒,现存于西安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