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周如梦所报的数目,夫妻俩同时菊花一紧。
话本子卖了一千多本,那分红得分多少钱呀?
平复好内心的躁动,李弘贞再次作揖道:“还请夫人让我一睹账目?”
周如梦向贴身丫鬟递了个眼风,而后由丫鬟拿着账本和算盘来到夫妻跟前,把半个月的流水一条条报出来。
“正月十五,话本首刊售一八十四本,得银9两2钱。”
“正月十六,售两本,得银1钱。”
“正月十七,售三本,得银1钱50文。”
“正月十八,售十本,得银5钱。”
“正月十九,售十六本,得银8钱。”
“正月廿十,售三十本,得银1两5钱。”
“正月廿一,售四十二本,得银2两1钱。”
“正月廿二,九十本,4两5钱。”
“正月廿三,一百八十六本,9两3钱。
“正月廿四,二百四十一本,12两50文。”
“正月廿五,一百六十三本,8两1钱50文。”
“正月廿六,7两7钱。”
“正月廿七,6两8钱,
“正月廿八,7两。”
“正月廿九,6两3钱。”
“话本共计售出1523本,得银75两6钱50文。”
听完报账,夫妻二人又是倒吸一口凉气。
李弘贞拿起账目细细研究起来,末了一脸迷茫的问:“据我所知,酆都人丁不过数万,何以能在正月二十三之后销量剧增?”
丫鬟解释道:“李公子有所不知,我家玲珑书斋在成都、潼川、叙州、泸州、播州等地都有分号。夫人看公子的着作在酆都大受欢迎,便命令各分号加量刊印,故而由此销量。”
李弘贞朝周如梦再次作揖,说了声“多谢夫人赏识在下劣作”,又提出疑问:
“那为何在首刊当日,能卖出一百八十四本?”
周如梦接过话头,哂然一笑:“不瞒你说,与李公子立契当日,我正好与陈记茶行的陈公子,还有泸州商会的杜公子一起商议买卖。”
“两位公子看了你的话本子后大加赞赏,便在出刊之前,各自预购了90本,若不是书斋还要留几本出售,当天恐怕一本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