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病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弘贞按照柳大夫的吩咐,关闭门窗、点上蜡烛。
正要对小孩动手,他却哭得像是要被扎针似的,手脚不停扑腾。
嘴里一直喊着“好痒好痒”。
“劳烦老婶子按住他,不然我不好下手。”
“好嘞!”
老妇人努力安抚孙子:“大孙乖,让这位大哥哥帮你把虫子弄出来。”
李弘贞调整好焦点,对准小孩的耳洞。
就这么照了一小会,柳大夫的法子果然有用。
就见一只飞虱从耳洞里飞了出来,围绕着蜡烛盘旋。
见此情形,李弘贞只想说古代中医真的太牛逼了,连光学原理和昆虫趋光的习性都知道。
同时李弘贞真想穿回去,把那些污蔑中医是迷信的无耻公知,一个个给嘎了。
中医哪里迷信了?五千年华夏文明传承下来的智慧,明明很科学好吗?
“小孩,虫子是怎么进你耳朵的?”
“我抓到了它,就把它捂在耳朵里,想听听它怎么说话?”
呵呵!这熊孩子真是傻得可爱。
回到看诊大厅,李弘贞的排号已经超时了。
但柳大夫还是和后面排队的说明情况,然后领着他去拆线。
绷带拆下来之后,李弘贞感觉后脑勺某块地方凉飕飕的,伸手去摸是已经没了头发的头皮。
看来在头发没长出来之前,以后出门得戴着帽子,不然很影响形象。
离开了医馆,李弘贞径直去了铁匠铺取走两个盘子,还给老铁匠画了一幅素描肖像画。
回到下河村后,他挨家挨户收了20个鸡蛋,花了60文钱。
又去烧炭翁那里,买了十斤木炭,又花去20文钱。
加上从秦良玉那里赚的,他兜里现在只剩下可怜巴巴的50文钱。
如果蛋糕不能带来收益的话,真的要去捡破烂了。
至于牛奶,就不打算放了。
他打听过了,因为这个时代没有完善的保鲜技术。
牧场卖的牛奶贵得要死,都是有钱人一次性大量收购。
而农村的牛奶产出是阶段性的,只有哺乳期才有,产量非常不稳定。
卖也卖不出去,存也存不下来,只能让养牛的人自己消耗掉。
(晚点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