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鉴的家是泾阳县出了名的书香门第,稍微一打听,就很容易找到具体地点。
“主人家,吾乃四海镖局东家李弘贞,敢问湛川先生可在府中?”
管家说:“很不巧,吾家老祖母不久前仙逝,老爷现下在西郊祖坟守墓。老爷不喜被人打扰,阁下若要拜访,需得通报一声。”
“无妨,我们愿意跟着一起过去,若湛川先生不肯相见,吾等也会识趣告辞。”
随后由管家派了一名家丁,带着李弘贞他们前往西郊祖坟。
到了目的地,就见张家墓园附近有座水泥围墙的小院子,观其湿润程度,好像是最近刚建的。
里面传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锯木头。
“咚咚...”
门刚敲响,就有一个小伙子探头出来。
“几位贵客,到此所谓何事?”
李弘贞作揖自我介绍:“在下乃四海镖局东家,李弘贞,敢问湛川先生在吗?”
小伙子恍然道:“原来阁下就是创造水泥的李老板,没想到如此年轻?”
李弘贞好笑的说:“不然呢,小兄弟以为李某三缕胡须,大腹便便?”
众人一阵哑然失笑,气氛活跃了不少。
小伙子将门打开,抬手做请道:“诸位请先到里屋落座,外祖父方才去扫墓祭奠,待事了便会回来。”
“多谢!”
一进院子,李弘贞和汤显祖的眼睛就四处乱瞟。
院中放置多件机械设备,有风车、龙骨水排、钻井支架、自转水磨、运输机等等。
《奇器图说》
总之,生活中能见到的机械,在这里大部分都能见到。
这一刻,李弘贞觉得自己来对了。
待把众人引进屋内,小伙子十分客气的说:“不知诸位到来,故而未能提前筹备茶水,请诸位先稍候片刻,或随便参观,我这就去烧水煮茶。”
“有劳小兄弟。我等并非讲究之人,随意即可。”
在小伙子烧水煮茶的时候,院子里响起一阵钟声。
李弘贞觉得好奇,便寻着钟声来到一个造型怪异的机械面前,屏息凝神的研究着。
只因这个机械结构有大大小小的齿轮,还有天干地支的轮盘、浑天仪、铜钟等部件,高12米,宽七米,外表就像一座钟楼。
李弘贞穿越至今,这算是他看到过最符合高科技的产物。
汤显祖见他看得痴迷,便凑过来一探究竟:
“这种老物件有什么好看的,凡是地方官府,还有钦天监,都有这玩意。”
这段话就像一道惊雷,落在李弘贞的天灵盖上,令他感到无比震惊。
“什么?先生言下之意,莫非这东西并不稀奇?”
汤显祖大翻白眼,看李弘贞跟土老帽似的。
“有什么好稀奇的,这就是钦天监用来观测天象,用来报时的机械,因为需要水力作为动力,故而称为水运仪象台,早在北宋就有了。”
他的话再一次颠覆李弘贞的三观。
感觉之前所了解的古代历史全是假的。
“先生请和我细说,此物乃何人所创?”
接下来,汤显祖就跟他科普水运仪象台的历史。
据说在北宋元佑元年,宋哲宗下令校正历法,时任刑部尚书的苏颂,奉命检验当时太史局使用的各种浑仪。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天文仪器存在参差不齐的弊端,记录下来的天文数据也无法做到统一的准确性。
于是苏颂组织人才进行这项研究工作,并向皇帝推荐精通数学和天文学的韩公廉共同研制。
在苏颂的主持下,韩公廉写出《九章钩股测验浑天书》。
后由苏颂和韩公廉请了一批能工巧匠精心打造了水运仪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