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之舟是徐元泰新任命的山泽提举司,从五品的地方行政官,万历九年进士,据说还是名门出身,祖上乃汉朝的清河窦氏,就是窦漪房那家的。
之前窦之舟见过李弘贞主导下的道路工程,修得那叫一个鬼斧神工。
于是在工程决策上,都放心让李弘贞自己去搞。
殊不知,预想中的飞檐翘角屋顶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丑不拉几、像棺材盒的水泥平房。
这对于品味高雅的窦大人来说,简直是不堪入目。
这时,派去喊人的小吏,已经把李弘贞带了过来。
看见窦之舟身后跟着一群拖家带口的老百姓,李弘贞心里高兴极了。
“哎哟!窦大人回来啦,还带了这么多父老乡亲。真是幸苦了。”
“卑职差事繁忙有失远迎,还请大人见谅!”
窦之舟黑着脸问:“本官问你,这房子怎么回事?”
“大人,这房子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可大了,你瞧瞧这房子屋顶,不修成双坡顶如何能遮风挡雨?”
古人的屋顶为什么是尖的?
还不是因为防水材料不过关,只有用瓦片弄成斜坡来排水。
其次则是尖形的屋顶,能够起到分开气流、减少风力影响的作用,延长房子的使用寿命。
最后才是审美考虑。
讲真,古香古色的飞檐翘角,确实比水泥小洋楼好看。
李弘贞心平气和的作揖道:“耳闻不如眼见,请窦大人随卑职移步他处,到时自然明白卑职用意。”
“好!本官便看看,你这次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带路。”
不多时,李弘贞领着窦之舟来到他和秦良玉的住所。
就见前方有座篱笆小院依山而建,院中有栋双层小楼。
走进一看,虽然只是水泥毛坯房,但里面收拾得非常干净,家具应有尽有。
窦之舟抬头看了一眼天花板,却惊讶地发现,整面天花板都被水泥覆盖,几乎看不到半点缝隙。
就好像被传说中的摄物法术,操控着水泥糊上去的。
“看起来比木板阁楼要结实多了,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李弘贞有些得意的说:“大人且容卑职卖个关子,将士目前正在施工,待会您就知道了。”
窦之舟显然是个完美主义者,天花板和墙面都是批完水泥之后留下的划痕,心里感到非常不舒服。
于是鸡蛋挑骨头似的说:“房子虽然结实,但未免过于简陋。你好歹也是腰缠万贯,难道住得下去?”
“当然不!我准备把墙面和天花板,都刮上三层腻子。”
“何为腻子?”
“就是卑职秘制的石灰浆,其成分要比石灰更加细腻,故名为腻子。”
窦之舟目光流转,似乎有一丢丢小期待。
听徐元泰说,这小子每次弄出来的东西,往往能超出常人认知。
随后他又急不可耐地想上二楼瞧瞧。
踩到楼梯的时候,轰的一声。
哎哟喂!楼梯竟然全是铁做的,看样子还涂了黑漆。
“这楼梯做得不错,你找的那个老铁匠,手艺果然精湛。”
“多谢大人夸奖,卑职时刻谨记巡抚之言,能用铁器就尽量不用木头,为我大明开源节流。”
能深刻贯彻官府的思想指导,窦之舟对李弘贞的态度很满意。
上了二楼环顾四周,家徒四壁,没啥好看的。
唯一的亮点是还有一条通向天台的楼梯。
爬上去一看,天台上矗立着一个比秦良玉还要高的圆形铁桶。
铁桶正面有个铸铜水龙头,背面有两根铜管,一根用竹竿撑起来,延伸到山上。
另一根被固定在外墙上,从墙上的孔洞延伸到室内。
看上去虽然结构简单,但窦之舟下意识觉得这玩意的作用非同小可。
于是很手欠的去掰了下水龙头。
结果一个不小心,脚指头被浇了个透心凉。
但窦之舟一点也不在意,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爱不释手地玩着水龙头。
“不得了!这小小水闸看似不起眼,没曾想竟有如此妙用!”
李弘贞欠身作揖,提醒道:“窦大人,请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