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宋朝灭亡与岳飞死因

这番话虽然得到李弘贞的认同,但并没有让他对大怂朝改观。

“宋朝的孱弱,确实是唐朝留下的历史难题,固然能够谅解。”

“但宋朝数代国君昏庸,重文轻武、不思进取、任用奸臣、谗害忠良,以致汉家男儿血性尽失。这桩桩件件,都是应该钉在耻辱柱上的罪行。”

徐元泰的脸色一阵难看,他实在不想跟一个连童生都不是的文盲讨论下去。

不过转念一想,为了往后跟李弘贞能愉快合作。

提点一下这个年轻气盛的年轻人,又何尝不可?

思及此,便打算耐心为其一一解答。

“国君昏庸,暂且不论,因为谁都不能保证,当皇帝就一定是秦皇汉武。”

“那你认为,宋朝为何重文轻武。”

李弘贞沉思一会,认真回道:“宋太祖本身就是武人出身,他深知武将权力过大对皇权的危害。相反,书生造反,则十年不成。”

“这只是你的肤浅之见,本官再问你,寇准、王安石、范仲淹他们难道不知道保家卫国还要靠武夫?”

李弘贞这下语塞了。

徐元泰接着道:“如今的大明朝何尝不是崇文抑武,对外用兵,却能鲜有败绩?你知道为何?”

李弘贞摇了摇头,没有回话。

“当时宋朝的皇帝和士大夫比谁都更清楚,唐朝藩镇之乱正是因为武人势力太大,且不受道德约束。宋朝不过是吸取前车之鉴而已。”

“李叔白,本官可以拍着胸口告诉你,不管将来如何改朝换代,始终都是文人管着武人。”

李弘贞顿时醍醐灌顶。

对啊!除了非洲那些落后国家,总统都是军人政变上位。

那些发达的国家,哪个不是兵权掌控在政客手中。

由此他也得出结论,宋朝的崇文抑武,恰恰是证明社会制度先进的表现。

徐元泰犀利的目光直视李弘贞的眼睛,问道:“你是不是认为宋高宗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李弘贞重重点头:“若他不是皇帝,跪在岳飞庙前的人,必须有他一份。赵构不配拥有岳武穆。”

徐元泰叹息摇头道:“如果本官说,宋高宗并非昏君,而是一位懂得韬光养晦的君主,你是不是要打本官?”

李弘贞忙拱手道:“草民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