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苗傅杀了康履,宫楼上赵构及文武百官,轻轻松了一口气,以为苗傅等人达到目的,将退回军营。谁知苗傅已经是骑虎难下,失了心疯!
苗傅进一步对赵构道:“陛下不应该即皇帝位,将来渊圣皇帝(指赵桓)回来,不知朝廷怎么应对?”这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赵构一听,头皮发麻,心中怒火中烧,恨不得撕碎了苗傅,可又发作不得,只得让宰相朱胜非下楼,和苗傅沟通。
因为这样尖锐的问题,赵构无法立即答复,而且这样的国家大事,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总不至于双方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扯着嗓子对嚎吧?可赵构派宰相朱胜非下楼沟通,又不敢开宫门,怕叛乱军士涌入,只得让朱胜非从宫楼上垂绳而下。
宰相身上捆着绳子,从宫楼缓缓垂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
经过短暂沟通,朱胜非又坐着吊篮上楼,对赵构汇报说,苗傅要求孟太后听政,并派使者向金军求和。赵构一听,这条件没问题啊!孟太后听政,自己是皇帝,听政无非是摆设而已;派使者求和,我赵构早在做在前头了,哪需要你苗傅来提?赵构立即命人按苗傅的要求起草诏书。
朱胜非带着诏书,又晃晃悠悠下楼,对苗傅等宣读完诏书,苗傅再次节外生枝,他并不跪拜谢恩,而是道:“陛下应该退位,禅让给皇太子赵旉,道君皇帝有先例!”
苗傅部将张逵画蛇添足地解释道:“这事,是为江山社稷考虑的!”
朱胜非又颤颤悠悠上楼,唉,谁知道,做宰相还是个体力活呢?
朱胜非向赵构秉奏了苗、刘的要求。赵构问众人怎么办,群臣谁敢表态啊?又是时希孟出头道:“有两个说法,一是陛下不从,率百官死社稷;二是听从三军的要求。”
时希孟看似高论,实属废话,等于没说,摆在赵构面前的本来就两个选项,“听”或“不听”。“听”就得认怂,“不听”就得认命!何去何从,哪有第三条路可走?
但还有忠臣,时希孟刚说完,通判杭州事章谊斥责道;“你这是什么话?三军之言,岂能随便听从?”
章谊“刚”则“刚”矣,但这不是将赵构往死路上推么?赵构横了章谊一眼,回头对朱胜非等道:“朕决心退位,但此事必须禀奏太后,请她下手诏!”
朱胜非可能爬上爬下,身上绷着一根弦,心力憔悴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慌忙回答道:“哪有这个道理?”
门下侍郎颜岐头脑灵敏,马上接口道:“如果得到太后手谕,倒是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