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不向我汇报,是觉得咱俩之间关系不对付,且情报也不知是否准确。同时呢,本身还觉得开海就是错的,所以也就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说着就看向海澄,总结道:“反正就算自己丢了乌纱帽,也可能已避免了一场战火,觉得挺值了,问心无愧,对不对?”
海澄这下讶然地看向何瑾,没想到自己都不知如何解释的别扭心思,竟三言两语被何瑾总结了出来。
第一次,他感觉这小子玩世不恭的表面下,原来是有着足智多谋为倚仗:“大人,你此番倒是让下官刮目相看了”
“哦,是说我有些小优秀吗?”何瑾闻言宠辱不惊,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可就在海澄也准备承认的时候,他忽然又抢先开口,娇羞掩面地笑道:“人家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呢,就你如今才发现,眼光真是有些差呢啊哈哈。”
此话一出口,身旁的唐伯虎感觉心情莫名开朗:让别人也品尝这种痛苦,实在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啊!
果然,海澄气得当场就想掀桌子,脸色一下黑了起来:“大人,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可还未说完这句话,忽然又看到何瑾蹙眉沉思的模样,面色十分凝肃。仿佛刚才那个放纵浮浪的言谈举止,是自己的一场幻觉。
并且,随后何瑾就一本正经地开口了:“此事虽可大可小,但绝不可忽视。你若如实告知本官,其实会有更好解决办法的。”
“什么办法?”
“得过且过,自然比不得一劳永逸!”何瑾眉锋一凝,果断坚毅开口:“本官想着趁此机会,一举铲灭那些海寇,不使贼寇再时常骚扰我大明沿海。”
海澄闻言简直如听天方夜谭,质疑道:“海寇之患已近百年,朝堂上下皆束手无策,大人不过初至此地,岂敢如此夸下海口?”
“那是因为满朝臣工都不知海寇的根源,我一向主张开放海禁,正直击海寇之乱本源。对症下药,焉能不药到病除?”
说着,何瑾就组织了一下思路,开始解释道:“海知县你想想,海寇为何要骚扰劫掠我大明沿海?”
“为了粮食和物资?”
“不错,海寇盘踞的海岛可不产粮食和物资。只能靠烧杀抢掠,才能维持生活的样子可海知县是否想过,他们又为何当了海寇?”
“因为他们是前朝的余孽,还有陈友谅贼心不死部下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