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浩浩荡荡的队伍就从峡州出发了,这一天是公元1125年10月31日,距离年底宋徽宗禅位还有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按照情报委沈喻的估计,宋钦宗登基时候,估计一并送达的消息还有荆州鄂州投髡,整个长江中游已经不再归赵宋朝廷所有。
不过这次的行动沈喻没有亲自参与,而是情报委副主任翁国兵、苗文思、胡金诚三个人跟随,孙弘信留在老家负责培训事宜。
6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走在山路上,一人双马,后面还跟着一列骡子,大家都步行,牲口上都是驮着满满当当的各种物资。
按照计划,接近600公里的距离,合理使用马力的情况下最快也得15天,一天走个40公里,所以,路上有充足的时间来讨论各种行动计划。
当然了,陆文也是参与讨论的核心人群之一,而且,他的观点是最为重要的。
在蜿蜒延伸的古道上,一队身着奇异服饰的行者正井然有序地行进。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横跨襄阳、许昌、新野等繁华市镇,沿途风光各异,人文荟萃。
时值北宋末年,世道纷乱,流寇四起,各路豪强与盗匪穿州过县,成为常态。
对于地方官僚而言,只要这些团伙不直接威胁城镇安全,他们通常会选择避而不战,避免无谓的冲突与消耗。
面对这群奇装异服的旅人,沿途的民众与官员虽感惊奇,却也未过多干涉。
毕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任何拥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团体,都可能意味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因此,只要这支队伍不滋事扰民,官方更愿意采取观望态度,以免激起不必要的对抗。
至于抵达东京后该怎么办,陆文构想了一套精心策划的行动方案。
他计划伪装成黄起的贴身随从,深入虎穴,直接前往黄家通报。
其说辞将围绕黄军使突患重疾、生命垂危展开,恳请黄家眷属火速南下,以期在最后时刻与亲人相见。
这一计策旨在利用亲情的纽带,诱使黄氏家族成员离开东京的安全壁垒,一旦他们踏出城门,元老院便能在事先周密部署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将其护送至安全地带。
此策略之妙在于其精简与隐蔽,既避免了大规模行动可能引发的骚动,又能达到预期目标,堪称一举两得。
然而,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赢得黄家的信任,特别是黄起的父亲,陆文作为当年迫害黄起的狗腿亲随,跟黄起老爹是有过交集的。
鉴于双方昔日的敌对关系,陆文深知,若无确凿的信物或亲笔书信作为凭证,说服黄老先生实非易事,毕竟,当年的敌对狗腿子现在变成了自家人,任谁都是要怀疑一番的。
因此,寻找一件能够证明陆文身份与诚意的物件,或是获得一封黄起亲笔信函,便成了此次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