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官员,是不能随便进宫的,但是有端王赵佶带头,而且梁师成花了不少钱买通内外,这一伙人又没有武器,就这样浑水摸鱼来到了宫中。
......
此刻,大宋皇宫之中。
赵煦和高太后相对而立。
赵煦年轻的脸庞,未脱少年稚气,正像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如日方中。
而高太后的脸色却写满病态,她的身体虚弱至极,仿佛随时就会被死神带走。
一个如日方中,一个已经日暮途穷。
高太后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当年太轻视这个小皇帝了。
当初神宗皇帝驾崩,高太后临朝称制,但并没有垂帘,反而是高太后和司马光等旧党大臣商议国家大事,幼童天子赵煦就只能看到大臣的屁股。
皇帝,反而像是一个局外人一样。
旧党大臣,也无比轻视这位天子,根本没把他当皇帝看待。
或许,正是高太后和旧党大臣的轻视,激发了小皇帝的逆反心理,让小皇帝开始厌恶旧党,亲近新党。
“皇帝,老身时日无多了。”高太后叹息道。
“大娘娘何出此言,大娘娘是一定可以长命百岁的。”赵煦面无表情的说,嘴上的话十分得体,但没有一个字是出于真心。
“皇帝,你要明白,我皇宋和士大夫共天下,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王安石的新法,是祸国乱政的根源,倘若维持旧体,大宋尚且可以支撑几十年,可贸然变革,风险太大了!”高太后语重心长的说,“皇帝你也是读过史书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那么多例子,你看历朝历代改革剧烈的王朝,有几个成功的?”
“不改,还能苟延残喘,改了,反而越改越坏,最终酿成大祸!”
高太后当然配不上“女中尧舜”,可她也是一个老练的政客,她的想法虽然保守,但确实稳健。
很多王朝,就是改革太剧烈,反而暴毙。
就像一个百病丛生的人,苦苦熬着,还能多活两天,突然下了猛药,反把自己给改没了。
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在高太后看来,真是瞎胡搞,反而加速了北魏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