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造反从兴办教育开始!

这也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别管心里看这些人多么不爽,也被迫用他们的原因。

意识到这一点后,慕容复就打算自己培养知识分子,反正他练成逍遥御风,有的是时间等待一个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的诞生。

他不会消灭儒家,但会分化出“新儒”,学习自然科学去格物致知,这样皇帝就有的挑选,有的挑选,就能压价。

听起来和做买卖一样,但当皇帝,还真就是做买卖。

而慕容复写的这些书,就是为了自己培养学子,培养自己治国理政的核心班底。

等慕容复的学生成长起来,他们既是杂糅百家的新儒,和现在的儒家格格不入,又是慕容复的学生,慕容复的名分上的压制能达到极致。

君主加老师的二元身份,可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

而托古替古人作书,本就是古今中外的常例。

例如亚里士多德,一生着作据说有一千万字,流传下来的有三百万字,在那个纸张都没有的年代,可能吗?

哪怕用羊皮书写,那也得杀几十万只羊给亚里士多德写书,同样不可能。

更别说,阿拉伯人那么好心的为亚里士多德保留了那么多着作。

所以,亚里士多德流传后世的着作,大多也都是后人伪作,托古而流传。

再比如儒家,也有相同的玩法,就是从墙壁里面找出了“古文”,汉朝便开启了“今文”“古文”的斗争。

其实就是后人自己编纂了一个版本,说是孔子写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被塞进墙壁里面侥幸保留下来。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既得利益者是信了。

慕容复自然也要托古,说这是墨子的,这是荀子的,这是孔子的。

没有创新,都是为往圣继绝学!

他慕容复说是就是,必要的时候,还能从曲阜挖出原本,天下人看着孔子亲手画的几何,慢慢解读去吧!

至于白话文的问题,等黄裳老先生被赚入太湖燕子坞,坐上一把交椅,让黄裳将之翻译成先秦古文即可。

写了一会,丫鬟请慕容复去吃饭,慕容复才暂时停下了写书的大业,与妻妾们逗趣一阵,便开始各种安排。

“去擂鼓山,让函谷八友的其余人都来姑苏,丁春秋应该也已经被处置了,他们也该为我这个掌门人效力了。”慕容复先是派遣了信使,召唤函谷八友。

薛慕华去了西夏,但剩余的七人,他们的假期都结束了。

卷起来,必须卷起来!

而今逍遥派的大米,不养闲云野鹤。

小主,

随后,慕容复又巡视了一番燕子坞,叫来邓百川包不同和风波恶三人。

“对了,公冶乾呢?他去哪里了?”慕容复才想起来,自己回来后,都没有见过公冶乾。

“二哥去了无锡,说是去办事情。”风波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