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三年增长期

国内的刘勇强最近读了不少关于南美这些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的情况,这是华人能自由移民的最后一片区域,没有强大的母国,独立后也没有发展成强大的国家,甚至没有一个主流的统一文化。自我认同都不够,一个个知识精英正在用人种学、社会达尔文主义来重新构造国家,试图引入优质血脉,形成新的民族。

新兴阶层视欧洲的工业文化为优等文化,还挺支持工业发展。

刘勇强看到巴西帝国时代,巴西竟然已经有600多家工厂,这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因为李鸿章这些人搞洋务运动几十年,也不过建了100来家工厂。这些工厂还都让人头大,一个个官员管理,僵化,腐败,任人唯亲,把工厂硬生生办成了衙门。刘勇强曾经建议李鸿章这些人,把洋务工厂投入市场,干脆变卖了,有人接手的私有化,没人接手的,直接关闭,不能一直拿财政补这些窟窿。但满清上下的洋务派都没接受,因为这些企业虽然亏损,却是官员的钱袋子。

巴西的工厂可能没有这么腐败,但也绝对不容易,因为本身他们是种植园产业,输出咖啡、糖、棉花、烟草就足够活的很好,而且往后几代人这么玩都能过的富足,偏偏要搞工业,这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所以这些工厂理论上不可能有好的经济状况。

连劳动力都跟不上,怎么可能发展工业呢。

联想到后来的拉美国家,一个比一个混乱,其实就是没认清状况,生生要照搬西方的经济模式,而没有灵活结合自己的优势。刘勇强搞工业十年后,也才在福建弄出茶叶工业,在东北搞起钢铁工业,这东西只有最适合的才能搞起来,否则就得像洋务运动那样,要拿财政往里填。

从唐廷枢那里传来的消息喜人,几个月之内,贷款买地的华工超过万人。许多人是冲着这个政策,从国内过去的。这个政策执行下去,估计今年有望移民十万人。有了地,人才可能留下。

就像北美那边,战后那些拿着占领军开的一千亩地契的农兵,直接找管理委员会要地,六个州的管委会连荒山都分给了他们,现在一个人都没跑。不但没跑,还呼朋引伴,自己站住脚后,招去了一些穷亲戚,现在北美两百万农兵的家属加其他移民,人口都快八百万了,妥妥的主体民族,还很能打。

南美没必要搞这种武装移民,犯不上,还影响国家形象。南美这边就没个主体民族,人家也都给了自由移民政策,无非就是组织人过去移民罢了。条件不好咱还不去呢。

首先还是得把国内的事情处理好,战后这才一年,阵痛期真的很痛。三年超大规模的战争,战后立刻来了一场超大规模经济危机。老板们是不会有事的,大不了跟小姨子跑路。完成原始积累的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市场和新的投资机会。

哪个地方最好?

当然是江浙一带。

虽然统一没有完成,却让满清督抚明白了谁才是天下的主人,所以大汉部门已经开始秘密在各省派遣领事,跟各地督抚合作搞洋务了。两江地区是重点,这里发展条件最好。现在就能直接投资,等将来发展起来了,接收起来绝不是累赘,而是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