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哲学社会科学24

在哲学的视野中,物质的存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运动和静止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物质如前所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是构成世界的基础,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物质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多样性体现在物质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如宏观的天体、地球、生物等,微观的原子、分子、基本粒子等;统一性则表现在尽管物质的形态千差万别,但它们都具有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同本质。

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指的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包括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质量的变化、结构的调整以及性质的转化等。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于物质世界的始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宏观的天体运行到微观的粒子运动,从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都体现了运动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例如,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身也在自转;生物体内的细胞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旧的细胞死亡,新的细胞诞生;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不断发展演变到现代社会,这些都是运动的具体表现。

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表现为事物在特定的范围内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处于暂时的平衡和稳定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这是因为事物的静止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而言的。例如,当我们说一栋建筑物是静止的时候,是以地面为参照系的;如果以高速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系,那么这栋建筑物就是在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进行着微小的运动和变化。例如,看似静止的桌子,实际上其内部的分子和原子仍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 相互依存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任何相对静止的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运动的因素;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在绝对运动的过程中,事物在某些方面和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例如,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绝对运动),车内的乘客相对于汽车来说是静止的(相对静止);而乘客本身也在进行着呼吸、血液循环等生理活动(绝对运动)。

小主,

- 相互渗透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事物的运动过程中,绝对运动是主要的、根本的方面,它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相对静止则是次要的、暂时的方面,它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例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绝对运动),某些行业或企业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相对静止),但这种相对稳定是相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而言的,并且随时可能因为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 相互包含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事物的运动状态发生根本性变化时,原来的相对静止就会转化为绝对运动;反之,当事物的运动逐渐趋于平稳和稳定时,绝对运动又会转化为相对静止。例如,在社会革命时期(绝对运动),旧的社会制度被推翻,社会秩序发生剧烈变革;而在社会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相对静止),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会在一定的框架内进行调整和完善。

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

时间是人类感知和衡量事物变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它反映了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 含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表示事物从产生到消失、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过程和顺序。时间与空间一起构成了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任何事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发展。

- 特点

- 一维性时间是一维的,它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流逝,即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时间的一维性是不可逆的,人们无法改变已经过去的时间,也无法预知未来的具体事件。例如,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从出生到成长、衰老再到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 连续性时间是连续不断的,没有间断和跳跃。它像一条河流一样,川流不息地流淌着。即使在微观的世界里,时间也是连续的,只是在不同的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在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中,电子的能量状态是连续变化的;在宏观的天体运行中,行星的位置和速度也是连续变化的。

- 顺序性时间具有顺序性,即不同的事件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上是有区别的。这种顺序性使得人们能够根据时间的先后关系来排列和组织事件。例如,历史上的事件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发生的,人们可以根据年代的先后来研究和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时间的意义和辩证的时间观

时间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尺度,也是人类生命和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