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搬掉历史学课的拌脚石

学史以明志,厚积而薄发

高三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像一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激烈的战役。临近高考,小杰在众多学科的“战场”上奋力拼搏,却渐渐察觉到历史这门学科成为了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迷雾中的困惑

那是一次重要的阶段性模拟考试,成绩公布后,小杰看着历史试卷上那不尽如人意的分数,心情如同铅块般沉重。试卷上,一道道刺眼的红叉似乎在无情地宣告着他在历史知识掌握上的不足。他仔细分析错题,发现有的题目是对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模糊,有的是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理解偏差,还有的则是在材料分析题中无法准确提炼要点。

例如,一道关于“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影响”的简答题,小杰虽然大致知道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但对于具体如何改变世界格局,各个地区之间的关联等细节却表述得含混不清。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犹如一盘散沙,看似知道很多,实则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

“为什么我花了时间去背,成绩还是上不去呢?”小杰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他意识到,若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历史将严重拖后腿,影响他的高考总成绩。

探寻破局之路

小杰深知,被动等待无法解决问题,必须主动出击。放学后,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回家,而是来到了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里安静而祥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他穿梭在书架之间,目光在一本本历史书籍上扫过,最后挑选了几本权威的历史教材和研究着作,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等。

回到家,小杰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他发现,这些书籍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剖析,让他对以往学过的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在阅读《全球通史》时,书中对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对比,让小杰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在相似历史时期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脉络。这让他意识到,历史不是孤立事件的简单罗列,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为了更系统地梳理知识,小杰开始制作历史大事年表。他按照时间顺序,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详细记录下来。在制作过程中,他不断查阅资料,力求准确无误。比如,在记录“法国大革命”相关内容时,他不仅记录了革命爆发的时间、标志性事件,还深入了解了革命前法国的社会阶层状况、启蒙运动对革命思想的影响等背景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他逐渐构建起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历史时间框架,对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叩开知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