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轻柔婉转
第204章
京城的夜色深沉,张诚站在庭院中,望着那一轮孤月,剿匪胜利的喜悦很快被科举改革的压力所取代。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他裹紧了身上的披风,思绪飘回到朝堂上的激烈争论。
这时,侧室柳儿轻移莲步走了过来,手中捧着一件厚实的棉衣。“老爷,夜里凉,多穿点。”柳儿的声音轻柔婉转,如黄莺出谷。张诚转过头,看着这位善解人意的女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意。“柳儿,你有心了。”张诚接过棉衣披在身上,柳儿顺势挽住他的胳膊,“老爷,奴婢瞧着您这些日子为了科举改革愁眉不展,可别累坏了自己。”
张诚苦笑着摇摇头,“这科举改革关乎国家未来,众多学子的命运,哪能不愁?朝堂上周严等人处处阻拦,想要顺利推行,难呐。”柳儿靠在他的肩头,轻声安慰道:“老爷一身正气,又有皇上支持,定能成功的。”两人在庭院中又说了会儿话,才回房休息。
次日清晨,张诚早早来到书房,继续完善科举改革的奏疏。他深知,要想说服皇帝和朝中大臣,必须拿出一份无懈可击的方案。正思索间,管家匆匆进来禀报:“老爷,礼部侍郎周严求见。”张诚心中一凛,周严此时来访,定是来者不善。他整理了一下衣冠,说道:“请他到客厅。”
周严大摇大摆地走进客厅,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张大人,别来无恙啊。”周严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张诚拱手行礼,淡淡地回应:“周大人到访,不知有何贵干?”周严坐下后,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说道:“张大人,你我都是朝廷命官,何必为了这科举改革之事闹得如此不愉快?只要你放弃改革,我保证,以后在朝堂上,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张诚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但还是强忍着,正色道:“周大人,科举改革乃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为了天下学子的前途,我张诚绝不会因为一己私利而放弃。”周严脸色一沉,冷哼一声:“张诚,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这科举制度传承百年,岂是你说改就能改的?你若一意孤行,后果自负。”说罢,周严起身拂袖而去。
张诚望着周严离去的背影,心中明白,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他回到书房,更加坚定了推进改革的决心。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京城中突然传出谣言,说张诚剿匪是为了给自己谋取私利,还收受了土匪的贿赂。谣言越传越广,很快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皇帝听闻后,心中起了疑虑,便宣张诚进宫问话。“张爱卿,朕听闻民间传言,说你剿匪期间有贪腐之举,可有此事?”皇帝神色冷峻地问道。张诚心中一惊,连忙跪地叩首:“陛下明鉴,臣对朝廷忠心耿耿,剿匪只为保百姓安宁,绝无贪腐之事。这定是有人故意造谣,妄图陷害微臣。”
皇帝看着张诚,沉思片刻,说道:“朕相信你不会做出这等事。不过,此事关乎朝廷颜面,朕会派人调查。你暂且回去,等待结果。”张诚谢恩后,忧心忡忡地离开了皇宫。他知道,这背后一定是周严等人在搞鬼,他们为了阻止科举改革,不择手段。
回到家中,张诚将此事告诉了林婉儿和柳儿。林婉儿秀眉紧蹙,“老爷,这可如何是好?他们这般诬陷,我们要想办法澄清啊。”柳儿也在一旁附和:“是啊,老爷,不能让他们得逞。”张诚安慰道:“你们放心,清者自清。我相信真相总会大白。”
就在张诚为谣言之事烦恼时,远在江南的红颜知己李诗韵听闻消息,匆匆赶来京城。李诗韵是江南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与张诚相识于微时,一直对他芳心暗许。她见到张诚后,眼中满是关切:“张郎,我一听说你遭人诬陷,便马不停蹄地赶来了。你可还好?”
张诚看着眼前娇弱的李诗韵,心中感动不已。“诗韵,让你担心了。我没事,只是这谣言有些棘手。”李诗韵咬了咬嘴唇,说道:“张郎,我在江南有些人脉,或许能帮你查出谣言的源头。”张诚心中一动,“若能如此,真是太好了。不过,此事凶险,你一定要小心。”李诗韵坚定地点点头。
在李诗韵的努力下,终于查出谣言是周严的一个亲信所为。此人受周严指使,在京城各处散布谣言,企图败坏张诚的名声。张诚得知消息后,立刻写了一封奏疏,将调查结果呈递给皇帝。皇帝看完奏疏后,勃然大怒,下令严惩造谣者,并斥责了周严。
周严虽表面认错,但心中对张诚更加怨恨。他暗中勾结朝中其他对科举改革不满的大臣,准备在科举改革方案再次呈交时,发动更猛烈的攻击。
与此同时,张诚也在积极联络朝中支持科举改革的大臣,为方案的通过做最后的准备。他深知,接下来的朝堂之争,将是一场硬仗。
科举改革方案再次提交朝堂的日子终于来临。张诚手持奏疏,稳步走上朝堂,心中既紧张又坚定。他向皇帝详细阐述了科举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包括考试内容的更新,增加实用学科,选拔标准的多元化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周严等人立刻跳出来反对。“陛下,张诚的改革方案看似美好,实则漏洞百出。增加实用学科,会让学子们不务正业,荒废经学。选拔标准多元化,更是容易滋生腐败。”周严振振有词地说道。其他反对的大臣也纷纷附和,朝堂上一时间争论得不可开交。
张诚冷静地应对着,他一一反驳周严等人的观点,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证明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气氛剑拔弩张。
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地听着双方的争论。他心中明白,科举改革关系重大,既关乎国家的人才选拔,又牵扯到各方的利益。他必须做出一个谨慎的决定。
就在皇帝犹豫不决时,一直沉默的内阁大学士李老站了出来。李老在朝中德高望重,深受皇帝敬重。“陛下,老臣以为张诚的科举改革方案虽有挑战传统之处,但不失为一种革新之举。如今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急需各类人才。传统科举选拔的人才,在应对新局势时,多有不足。张诚的方案或许能为国家注入新的活力。”
李老的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开始重新审视张诚的改革方案。皇帝听了李老的话,也陷入了深思。
最终,皇帝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进行科举改革的试点,观察效果后再做全面推行的决定。张诚虽然没有达到立刻全面改革的目的,但试点的开启,也算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回到家中,张诚将朝堂上的结果告诉了林婉儿、柳儿和李诗韵。众人都为他感到高兴。林婉儿笑着说:“老爷,这是个好的开始,相信不久之后,科举改革就能在全国推行了。”柳儿也在一旁祝贺:“恭喜老爷,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李诗韵看着张诚,眼中满是倾慕:“张郎,你果然不负众望。”
然而,张诚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试点的推行,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周严等人也不会善罢甘休。未来的路,依旧漫长而艰辛。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他都要为科举改革,为国家的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家人和红颜知己的陪伴与支持下,张诚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终有一天,科举改革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
第204章 轻柔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