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谷贱伤农的道理,朱元璋还是很清楚的。
“父皇英明!”朱棣赶紧拍了个马屁。
先是给了朱标一个讨好的笑:“大哥弄出来的赤灵米的确是好东西,就算老祖宗没有飞升之前,产量就已经相当高了。”
“在老祖宗飞升过后,咱们大明也沾了光,灵气变得无比充沛,这些赤灵米的产量,也是越发的惊人。”
“现在,哪怕是过去最为下等的田地,亩产量也是过去的十几倍。”
“而且如今我大明百姓,绝大多数都会一点如龙诀,身强力壮,开垦的田地激增。”
“又因为粮食足够,所以人口也是一年比一年多。距离老祖宗飞升到现在,虽然不过十余年,可我大明的人口已经有将近三千万户了。”
“人口多,粮食的产量也多得可怕。”
可能生怕自己的话让朱标误会,朱棣赶紧又解释道:“大哥,我不是怪你的意思哈。要不是你研究出来的这个赤灵米,咱们大明不会有如今的盛世。”
“但是问题也恰恰就在这里,现在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
“谷贱伤农啊,老百姓手里有大把的粮食,可这些粮食现在根本就不值钱,他们没办法把粮食换成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些年,随即我也在努力地想办法,鼓励百姓养猪酿酒什么的,尽可能的消耗掉那些粮食。可比起产量来说,那点消耗根本就水水车薪。”
“不得已之下,我尽量把那些不是很重要的税赋,都换成粮食,修路造桥兴修水利,把这些钱粮尽量花销出去。”
“可即便如此,每年收上来的粮食,依旧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暂时还不是特别要紧,现在大明产出的粮食,至少有一半都折算成了税赋。所以,普通百姓种粮食,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收益。”
朱元璋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实在想不通这里面的关键。
他当然搞不懂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如果老朱真的有经济头脑,也不至于弄出大明宝钞这么个祸患无穷的万一。
只能说,老朱能懂一些,但是没有完全弄懂。
想到朱棣刚才的态度,朱元璋疑惑道:“这跟你催着我们建造宫殿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