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豫州知府

第 185 章 豫州知府

齐思瑜有没有什么看法,余长芝不得而知。

他来到太学也有些日子,祭酒章义丰大人,知道他是余家人,与永宁侯府也有些关系,对他颇为照顾。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章大人的女儿章丽君,是福贵和福瑞两人师父的师姐。

有这一层关系在,章大人自然更加认同他,余长芝很快便在太学之中如鱼得水,与太学之中的司业,老师,助教,学子们都熟悉起来。

对于太学的藏书阁,也可以自由进出。

花了许多时间,余长芝才在角落里找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太学志,里面记载着经太学考上进士的一众学子们。

很快他便找到了,记有齐思瑜生平事迹的记录。

从他入学,到考上榜眼,一共历经三年。

齐思瑜,西北豫州人士,经豫州知府杨大人推荐,入太学。

其后,就是关于齐思瑜在太学之中的优秀表现,还有他的文章诗稿。

余长芝看着上面的字迹,十分工整,还有一股文人傲气。与他在翰林院中,找到的齐思瑜的文章笔记,可以说是没有半分相似之处。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两个齐思瑜就是两个人!

但是,翰林院中,关于齐思瑜的事迹,几乎人人都知道,他就是来自太学的这个齐思瑜……

余长芝继续翻看,他得中榜眼的时间,是在叛军攻入京城的前一年。

忽然,余长芝记起,他还在荷包里面放有一张纸!是他在长平镇上那座荒宅的书桌上,发现的齐思瑜所写的文章。

他取出微微泛黄的纸张,开始对比太学志中收集到的几页齐思瑜的文章。

每对比一个字,余长芝的神色便深沉了几分。这两张纸上的笔迹,几乎一样,就是出自同一个人!

所以说,翰林院中的那个齐思瑜,他究竟是谁?

余长芝还想再翻看一些其它的书籍,但是又有人进来了,他怕惹起其他人的怀疑,就把这本三十多年前的太学志收了起来,准备拿走。

然而,刚刚进来的人看到余长芝也在,便笑着走了过来,“余大人,正好你也在,你又是今科榜眼,不如和我一起编写今年的太学志,如何?”

余长芝点头,“我才刚刚来到太学,如有写的不对的地方,还请魏大人包涵。”

余长芝把手上的这本太学志放在一旁书架上方,等他走时再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