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通电是通电,几乎没有人家用。
不是不会用,是不敢用。
饭都吃不上,哪来的钱交电费用。
就连林场和农场那边,也是一天固定的就那么两个时间段用电。其它时间,那可都还是煤油灯。
那个年代,虽然过得苦,但对未来都有个好的希望。
都希望将来能过上好日子。
活得长些的赶上了好日子。活得短的只能带着美好希望离开人世。
林晓带着母亲何玉兰,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聊着天。
“林晓啊,你这自行车骑得还真不错,娘以前还以为你吹牛呢!”何玉兰笑着说道。
林晓嘿嘿一笑:“娘,您儿子我可是有真本事的,以后您就放心吧!”
何玉兰拍了拍他的背,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你这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娘心里也高兴。”
林晓听了,心里一阵温暖。他知道,自己在这个家里的责任越来越重。
但他也愿意承担这一切,因为他爱这个家,爱这里的每一个人。
车子骑得不快,到公社时已经用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
卧虎山公社并不大,哪像现在的乡镇,有的地方很繁华,并且有好几条街路,这个镇子只有一条街,还是从这头就能看到那头的那种。
卫生所!那是林晓比较熟悉的地方。通过多次来卫生所,林晓对公社的情况,也了解很多,最少哪是哪还能找到的。
街上除了卫生所,还有一个公社大院。
所谓的大院,就是被几座平房包围起来的院子。类似于老北京的小“四合院”。
“四合院”的外围不远处是个“邮所”。
“邮所”其实就是当年通信的中转站。
那时候想与外地人联系,信件那是必不可少的,除非你有电话。
至于建在公社大院的旁边,可能就是因为公社与上级通信联络能方便些吧。
离卫生所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所学校,那是所小学和中学在一起就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