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号
这两天天气逐渐暖和了起来。昨晚我将压风羽绒被收进了衣柜里,这一整夜的睡棉并没有冷的感觉,相反,由于少了那一层被子整个人睡得格外舒心、安逸。
清晨七点钟的时候,我便是在这样一种无比惬意的状态之中缓缓地睁开双眼,从美梦中苏醒过来。起床之后,我径直走向洗手间,拿起牙刷挤上牙膏,认真仔细地刷洗着牙齿,然后用清水洗净面庞。完成洗漱之后,我又迈着轻快的步伐返回卧室,安安静静地坐在床边,有条不紊地做起了一系列有益身心的保健操。
做完眼睛保健操后,我就开始刷抖音,无意间刷到了一个视频,内容是有关陕西长安“冯村社火”停办事情。
看到这条消息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惋惜之情。毕竟,“冯村社火”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活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喜爱与关注。然而如今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暂时停办,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对于‘冯村社虎’有一个故事,传说在唐朝鼎盛时期有一个叫李存孝的名将。
在他 16 岁的那年,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到涝屿沟砍柴劳。有一只体型巨大并且非常凶猛的老虎出现在这座山中,肆意地残害着周边无辜的百姓们。
面对这么一个凶猛的老虎,李存孝一点也没有害怕,只见他身手敏捷地从腰间拔出利箭,然后把手搭在弓弦之上,目光紧紧锁定那只正张牙舞爪的猛虎。
随着一声清脆的弦响,箭如同闪电一般疾驰而出,准确地射中了老虎的要害部位。刹那间,那只曾经威风凛凛的凶猛立刻睡倒在地上,再也不能去残害百姓了。
李存孝这一壮举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地区,当地的群众无不对他的勇敢行为深感钦佩与赞叹。人们纷纷称赞他为“射虎英雄”,将他视为保护一方平安的守护神。
为了永远记住这位少年英雄,冯村的居民决定采取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转眼间来到了元朝初期,此时,李存孝的义子李克用因其赫赫战功而被朝廷册封为晋王。怀着对义父的深厚情感以及感恩之心,李克用选择在冯籍村为李存孝建造了一座宏伟壮观的晋王祠,以供奉他的英灵并让后世子孙能够瞻仰其风采。
当这座承载着无数人崇敬与思念的晋王祠落成之时,冯村的居民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在这场热闹非凡的庆典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别具一格的社火表演。
其中,尤以李存孝射虎的形象最为引人注目。表演者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生动逼真的演绎,将当年李存孝勇斗猛虎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众人眼前。从此以后,每逢重大节日或喜庆场合,冯村的社火表演都少不了李存孝射虎这一经典节目。
历经岁月的洗礼,这一传统表演艺术愈发深入人心,成为了冯村乃至周边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之一。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传递着人们对于正义、勇气和英雄精神的不懈追求与崇尚。
冯村社火之所以会被要求停办,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它存在极高安全风险以及对于此类大型活动进行有效管控所面临的巨大困难。比如说那高达十米的芯子,其高耸入云的姿态虽然令人惊叹,但也着实让人捏一把冷汗。一旦出现哪怕一丁点细微的差错或不稳定因素,都极有可能导致整个芯子倒塌,从而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还有,现场密密麻麻的人群,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多少空隙可言。拥挤不堪的场面无疑增加了发生踩踏事故的概率。而且由于人员众多且流动性大,一旦有突发状况发生,想要迅速疏散人群并实施有效的救援行动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总之,考虑到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任何一个小小的意外情况都有可能像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一系列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后果。因此,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相关部门不得不做出停办冯村社火这一决定。
……
突然之间,一阵刺耳的“呲呲”声毫无征兆地闯入了我的耳朵里,那声音犹如一把尖锐的锥子,直直地扎进我的大脑深处。我不由得皱起眉头,试图分辨出这恼人的噪音究竟来自何方。
一旁的老公也被这阵突如其来的声响吸引住了注意力,满脸疑惑地转头看向我,开口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发出来的声音?”
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应该是楼上传来的吧,可能是人家在搞装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