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你的才能其实已经不下于子瑜了,将来必是大汉栋梁!”诸葛玄对诸葛亮非常满意,如今才十五岁,便表现出了如此出众的才华。
就算周瑜孙策这样被称为天才的青年,也不过如此吧。
“叔父谬赞了,这些道理都显而易见,许多人也看得清楚!”
冀州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孤岛,迟早会被海水淹没,不要说外人了,恐怕冀州的那些大才沮授、审配、辛评、荀彧等人,也是这么想的。
“叔父,征东将军可是让您出任沛国相?”诸葛亮问道。
“孔明,你如何知道?”诸葛玄听了诸葛亮这句话,非常意外。
陈宫派人给他送信,诸葛亮虽然知道,但信的内容,他并没有告诉诸葛亮。
能够猜测到请自己出仕,诸葛玄不意外,可没想到诸葛亮猜的这么准,就是让自己出任沛国相。
“陈宫已经做了豫州刺史,对于征东将军来说,现在的豫州有三郡国最为重要。一是颍川,荀谌是太守,二是汝南,陈瑀是太守,沛国相还没有人选,这时陈刺史派人给叔父送信,岂不是明摆着要让叔父出任沛国相吗?”
“孔明,你才思之敏捷,叔父不及也!”这一次诸葛玄对诸葛亮发自内心的赞叹与佩服,“那你觉得,叔父该出仕吗?”
“我们诸葛家在琅琊,征东将军是北方的霸主,自然要先选择了。即使将来天下有变,兄长将来也可做新的选择!”
“既然如此,那叔父便答应陈刺史!”诸葛玄点了点头,也下了决心。
对于征东将军公孙续,他是非常看好的。
尽管当初夺徐州的时候,诸葛玄有些不赞同,那是趁人之危啊!
可是后来他发现,公孙续不光能打仗,还能治理州郡,的确是仁慈之主,将徐州治理的比陶谦任刺史时还好。
而且他也知道了曹操屠城的事,以及彭城、下邳的惨状,那时便完全认可了公孙续。
如果公孙续没有兵进琅琊,曹操肯定会在琅琊屠城,曹嵩就死在琅琊的费县啊!
只不过他想的是让诸葛瑾或者诸葛亮在公孙续麾下为官,而他想接受袁术的征辟。
乱世之中,世家一定要多做选择。
诸葛家不大,可人才不少,有多种选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