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追还是不追

这个问题极为关键,如果张北玄表示毫无头绪,意味着整个作战方针需彻底调整。

幸运的是,他已经准备好了一个策略供大家讨论。

“我的看法是,我们可以采取一种诱敌深入的方法。假装退却,待敌人进攻时,再突然发起反击。”

听到嬴政的建议时,李世民与朱元璋均感震惊,这确实不失为一条上策。

但张北玄并不赞同:“我认为这个计划过于冒险,毕竟对手也不是等闲之辈,很有可能会看穿我们的布局,如此反而会给自身招致更大的风险。”

两位将领认同他的分析,一旦清军察觉到他们的企图,即便是胜利的机会也很渺茫。

“因此我个人倾向于采取更加稳健的战略,坚守现有位置,同时派出探子密切关注四周环境的变化。如果发现敌军有任何动向,则应立即发动袭击,并尽快隐蔽起来,设下埋伏。”

“设伏?”对于这一点,朱元璋尚存疑虑。

“正是如此。”张北玄解释道,“正面交锋风险太大,不如先避其锋芒,待最佳时机成熟之时一举反攻。”

听完这话,朱元璋表示赞同。

随后张北玄随即发布了一系列部署指令,强调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状态,不可有丝毫懈怠。

紧接着,几名骑兵匆匆而至。

“大人,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显示,距离我们大约六十里的地方发现了大量清军,请问接下来应该怎样安排?”来人报告说。

听罢消息,张北玄下达了原地安营扎寨、加强警戒的任务。

这其实早就被规划在内的应对措施之一,目的是为了能够快速响应并展开突击。

既然如今济宁已落入他人之手,唯一可行之道就是坚守阵地。

布置妥当后,张北玄稍作休息;同时李世民则着手组织高层会议,讨论今后的行动计划。

……

早晨。

日光照耀。

凉风轻拂,天边笼罩着一层薄雾,远山在烟霞中若隐若现。

“报告——”

一声高呼响遍了整个济宁城,随即看到一名士兵策马疾驰进城。

“启禀将军,贼寇已经在原地安营扎寨!”

孙海平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前一夜,济宁城外的官军还被困住,可如今却见敌人停在原处不再前进,并且就地建立了营地。

在这种情势下,孙海平推测张北玄等人或许已经无力反攻,亦或是不敢再轻易行动。

“将军,我们现在是否应当抓住这一机会出兵,将那些匪徒彻底清除?”身边一位谋士提出建议,

“正是时候啊,如此绝佳机遇怎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