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血色舞台
1937年深秋的上海,慕钱沪剧团复出后第一次在天蟾戏院演出,天蟾戏院的鎏金匾额在暮色中泛着血色。
慕容雪踩着三寸厚的戏靴立在台口,织金绣凤的靠旗被穿堂风吹得猎猎作响。
台下的日军军官佐藤大介正用白手套摩挲着军刀柄,刀鞘上的菊纹在汽灯下泛着冷光。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慕容雪的沪剧唱腔快板刚起,钱殊的银枪已抖出七朵枪花。
武生玄色快衣上的金线云纹随着鹞子翻身忽明忽暗,枪尖在汽灯下划出流星般的弧线。
这是他们搭档多年的《穆柯寨》,今夜台下却坐着穿军装的看客。
淞沪会战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慕钱沪剧团如同一朵在硝烟中顽强绽放的艺术之花,不仅照亮了无数国人灰暗的心灵,更成为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抗日智斗的核心。
慕容雪,一位才情出众的沪剧名伶,以其清亮如泉、哀婉动人的嗓音,和钱殊,一位机智勇敢、身手不凡的武生高手,两人携手,将沪剧的舞台变成了传递抗日火种的秘密战场。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日本高官中不乏对中国戏曲痴迷者,他们一面挥舞着屠刀,一面却又沉醉于沪剧的悠扬旋律之中,享受着这份来自异国的艺术慰藉。
慕钱沪剧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决定利用这些人的爱好,编织一场惊天动地的计划。
一日,沪剧团贴出海报,宣布将上演一出名为《忠义千秋》的新编沪剧,剧中融合了历史典故与民族大义,吸引了众多日本高官及中国戏迷的目光,其中不乏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了解的中国通。
演出之夜,剧场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息。
随着幕布缓缓拉开,慕容雪身着华丽戏服,步入舞台中央,一曲《烽火情长》响起,她的声音穿透云霄,直击人心。
然而,在这看似寻常的唱词之下,却隐藏着精心设计的密码。
慕容雪以沪剧特有的唱腔,巧妙地将行动指令融入唱词之中,每一句都暗含深意,只有熟悉剧本与沪剧精髓的钱殊的武功队成员才能解读。
“月黑风高夜,江畔柳影斜,英雄聚首时,剑指苍穹决。”
这一句,便暗示了行动的夜晚与集合地点——江边的一片柳林。
而“梨园梦醒处,忠魂照汗青”,则寓意着战斗的意义,是为了唤醒更多沉睡的灵魂,让英雄的事迹永载史册。
观众们沉浸在剧情之中,未曾察觉这背后的暗流涌动。
就在高潮迭起的戏剧情节即将落幕之际,慕容雪突然提高嗓音,唱出了最后一句:
“风云变色时,共赴国难路!”
随着这句高亢唱腔及唱词的结束,剧场内的灯光骤暗,一阵急促的鼓点响起,那是武工队行动的信号。
隐藏在观众席中的武工队员们,根据慕容雪通过沪剧传递的信息,迅速而无声地行动起来,他们如同鬼魅般穿梭于人群之中,目标直指那位毫无防备的日本高官三井熊一。
与此同时,剧场外,更多的抗日战士也根据同样的指令,对日军据点发起了突袭。
那一夜,沪剧不仅唱出了民族的苦难与不屈,更成为了一把无形的利剑,刺向了敌人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