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密函惊起千层浪,太子再探阴谋渊

朱标微微点头示意,看着眼前这位神秘的高僧,开口问道:“大师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要事相告?”

姚广孝抬起头,凝视着朱标的双眼,沉默片刻后才缓缓说道:“殿下,贫僧今夜观天象时,发现紫微星竟黯淡无光,此乃不祥之兆啊!”说到此处,他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小主,

朱标闻言,眉头微皱,追问道:“大师但说无妨,究竟这意味着什么?”

姚广孝轻叹一口气,语气凝重地说道:“殿下,依贫僧所见,恐您身边有人心怀不轨,对您不利啊。还望殿下多加留意,切不可掉以轻心。”

话毕,姚广孝再次向朱标行了一礼,随后便转过身去,脚步匆匆地离开了房间。留下朱标独自一人伫立在窗前,陷入了沉思之中……

朱标望着姚广孝离去的背影,眼神变得更加复杂。

小心我身边的人?

姚广孝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这股隐藏势力已经渗透到了他的身边?

想到这里,朱标心中一凛。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的肩上,扛着整个大明的命运。他缓缓起身,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支毛笔,蘸饱墨汁,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完之后,朱标放下毛笔,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而他,将会是这场戏的主角。他要让这股隐藏势力知道,在大明王朝,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

“殿下,查到了,李祺死前,曾经秘密会见过一个人。”

东宫侍卫再次来报。

“是谁?”朱标问道。

“是……”侍卫犹豫了一下,缓缓说道,“是汉王殿下。”朱标眼中精光一闪,汉王朱高煦?

他这位二弟,向来野心勃勃,觊觎储君之位已久。

只是,他与李祺,与胡惟庸的余党,又有什么瓜葛?

“继续监视汉王府的一举一动,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朱标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他并未立刻下定论,朱高煦的嫌疑固然最大,但幕后黑手狡猾至极,绝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破绽。

也许,这仅仅是他们抛出的一个烟雾弹,意在混淆视听。

朱标决定将计就计。

他授意东宫属官,暗中散布消息,就说李祺临死前,留下了一份关于汉王朱高煦谋反的血书,藏在京郊的一处破庙之中。

消息一出,京城暗流涌动。

汉王府自然也听到了风声,朱高煦暴跳如雷,一面派人四处搜寻所谓的血书,一面又急于撇清与李祺的关系,举止反常,更加引人注目。

与此同时,那些与李祺有牵连的旧势力残余,也坐不住了。

他们原本指望李祺能从中斡旋,助他们东山再起,如今李祺一死,血书一事更是让他们惶恐不安。

“不能让汉王找到血书!”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几个黑衣人低声密谋,“一旦血书落入汉王之手,咱们就彻底完了!”

“可是,咱们怎么知道血书藏在哪里?”另一人声音颤抖。

“不管怎样,都要找到!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血书找出来!”

一场围绕着“血书”的争夺战,悄然展开。

朱标冷眼旁观,看着各方势力为了虚无缥缈的血书,互相猜忌,互相倾轧,一个个丑态毕露。

几日后,东宫侍卫来报,汉王府的人与一伙不明身份的黑衣人,在京郊的破庙里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双方死伤惨重,但最终,谁也没有找到所谓的血书。

“殿下,看来,他们已经开始互相怀疑了。”侍卫禀报道。

朱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让他们斗吧,斗得越凶越好,这样,咱们才能渔翁得利。”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渐渐超出了朱标的预料。

就在他以为,可以顺藤摸瓜,将幕后黑手一网打尽时,却发现,那些与李祺有牵连的旧势力残余,似乎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庇护,他们的行动变得更加隐蔽,也更加疯狂。

他们不仅躲过了锦衣卫的追查,甚至还开始反击,暗中刺杀东宫的官员,散布谣言,企图动摇民心。

“殿下,事情有些不对劲。”徐达面色凝重地对朱标说道,“这些人的实力,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他们背后,恐怕还有更大的靠山。”

朱标眉头紧锁,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针对他的阴谋,但现在看来,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这股神秘势力,究竟有多大的能量?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神色慌张。

“殿下,边关急报!”侍卫将一份军报递给朱标,声音颤抖,“也速迭儿率领大军,突然进犯我大明边境!”

朱标接过军报,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怎么可能?”朱标喃喃自语,他突然意识到,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指向了一个更加可怕的真相。

“传令下去,召燕王朱棣立刻回京!”朱标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

徐达看着朱标的神情,心中一沉。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席卷整个大明王朝。

“殿下,莫非……”徐达欲言又止。

朱标抬手制止了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立刻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