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消息一经传出,就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一般,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大轰动。
那些坐拥广袤土地、财大气粗的豪强地主们听闻此事后,再也无法安安稳稳地坐在自家舒适的太师椅上了。毕竟,所谓的“土地清丈”,明摆着就是要直接触动他们最为核心的利益所在,这无异于从他们口中硬生生夺走那块香甜可口的大奶酪啊!面对如此局面,他们又怎能甘心袖手旁观呢?
与此同时,那些一直潜伏在阴暗角落里、不为人知的各方势力,也凭借着自身敏锐的政治嗅觉,迅速捕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于是乎,这些神秘力量纷纷开始蠢蠢欲动起来,频繁展开各种秘密行动,私下里相互勾结串通,妄图使出浑身解数来阻挠“土地清丈”政策的顺利施行。
“这土地清丈之事,绝对不能让那帮奸佞之徒得逞啊!若真让他们阴谋达成,那咱们这么多年来付出的无数心血与努力,岂不就如同那东去的江水一般,白白地付诸东流啦?”说话之人神情激动,额头上青筋暴起,显然对此事极为重视。
另一人也是义愤填膺,咬牙切齿道:“说得对极了!无论如何,咱们定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们胡作非为!即便最终落得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的下场,那也在所不惜!”此人目光如炬,透露出一股决然之意。
而他们的这些举动,又岂能逃过朱标的法眼?毕竟,朱标可不是等闲之辈。早在此前,他便已在暗中布下天罗地网,安排了众多锦衣卫的暗桩潜伏于四周。这些暗桩们犹如隐匿在黑暗中的猎手,时刻监视着目标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将所获取到的情报详细且及时地汇报给了朱标。
此刻,那位负责传递消息的锦衣卫统领正一脸兴奋地向朱标禀报:“殿下,果不出您所料,他们已然上钩了。据属下最新得来的消息,这帮家伙最近动作频频,不断地与一些地方官员暗中接触,妄图拉拢那些官员入伙儿,一同抵制此次土地清丈呢。”
听到此处,朱标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只见他轻拍了一下桌案,胸有成竹地说道:“哼,既然如此,孤定当不会让他们轻易得逞。接下来,咱们只需按计划行事即可……”
然而,就在朱标这边紧锣密鼓地展开深入调查之际,远在宫中的朱元璋竟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自己这个儿子近来有些不同寻常之处。
朱元璋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落在儿子身上,只见朱标全神贯注地埋头于案牍之中,忙碌的身影让他不禁心疼起来。
“标儿啊,近些日子以来,朝中诸多事务是否令你倍感劳心费神呐?”朱元璋一脸关切地开口询问道。
听到父亲的声音,朱标赶忙放下手中的笔,迅速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回禀父皇,儿臣一切安好,并无大碍。不过是些朝堂之上的琐碎小事罢了,儿臣自会妥善处置,绝不至于让父皇为此烦忧。”
朱元璋凝视着眼前的儿子,那深邃的眼眸仿佛要看穿朱标的内心一般。见他言辞恳切、神色坚定,便知其所言非虚,于是稍稍放心下来。
“好!标儿,朕自是信得过你的能力与为人。”朱元璋走上前去,轻轻地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气深沉而又饱含慈爱地叮嘱道,“然而人生之路难免崎岖坎坷,若日后当真遭遇难以逾越之困境,切记莫要独自苦撑,需知朕永远都是你坚实的依靠和强大的后盾。”
朱标听闻此言,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暖流,眼眶也微微湿润了。他深知父亲对自己寄予厚望,这份如山般厚重的父爱更是让他感动不已。
“多谢父皇关爱,儿臣定当铭记在心,谨遵父皇教诲。”朱标再次躬身行礼,恭敬地回应道。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没有再多言,转身缓缓离去,留下朱标一人继续投身于繁忙的政务当中。但他却暗中吩咐下去,让锦衣卫全力配合朱标的行动,为他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有了朱元璋的支持,朱标犹如得到了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行事愈发地果敢起来。他深知此番任务艰巨,但心中满怀着对正义的执着和对江山社稷的责任,故而毫无畏惧之色。
一方面,朱标暗地里派遣得力人手展开深入调查;另一方面,则巧妙地散布出一些有关新政的虚假消息。这些假消息如同精心编织的蛛网一般,旨在诱惑那些深藏不露的敌对势力,令他们不知不觉间暴露出更多致命的破绽。
正当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时,锦衣卫统领风风火火地赶来,带来了一则至关重要的情报:“殿下,经过多日严密监视,微臣手下的探子发现,那帮心怀叵测之人近来频频与城外一座荒废已久的古寺有所往来。据微臣推测,他们极有可能正在那里密谋着不可告人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