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边关烽火惊帝阙,太子筹谋御外忧

“太子殿下,此计虽妙,但其中蕴含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呀!倘若不幸被那狡诈多端的瓦剌察觉,我们派出的这支出类拔萃、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恐怕将会面临全军覆没的惨状啊!”一位大臣满脸忧虑地说道。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附和道:“是啊,太子殿下,还请您再三思量啊!切不可因一时之勇而让我军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呀!”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眼中满是担忧之色。

然而,朱标面对众臣的劝谏,却是丝毫不为所动。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不移的光芒,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只见他昂首挺胸,义正言辞地说道:“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若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又怎能惧怕些许风险呢?只要我们的计划足够周密详尽,行动迅速如风,必定能够出其不意,克敌制胜!”

此时,一直坐在龙椅之上默默观察着这一切的朱元璋缓缓开口了。他凝视着自己这个足智多谋且英勇无畏的儿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之情。他深知朱标不仅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谋略,更具备非凡的胆识和气魄。在这关键时刻,他坚信朱标一定能够带领大明王朝成功渡过此次危机。

于是,朱元璋大手一挥,果断地做出决定:“好!既然如此,那就依你所言!朕现在赋予你全权处理此事的权力,可以随意调动一切可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务必要全力以赴,将那来犯的瓦剌一举击退!”

听到父皇的旨意,朱标毫不犹豫地跪地领命,大声回应道:“儿臣谨遵圣谕!必当竭尽所能,不负皇恩浩荡!”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而坚定,回荡在整个大殿之中,令人为之振奋。

朱标站起身,目光扫视全场,沉声道:“传令下去,调集精锐部队,即刻出发!同时,锦衣卫严查朝中奸细,务必将胡惟庸余党一网打尽!”

一道道命令从奉天殿传出,整个京城都开始运转起来。

朱元璋缓缓地走到朱标的身旁,轻轻地拍了拍他那宽阔而坚实的肩膀,眼中流露出深深的信任和期许,用一种低沉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啊,朕对你一直寄予厚望,如今这大明江山社稷,朕便全权交予你了!望你能不负众望,将我朝治理得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呐。”

朱标抬头仰望着自己敬爱的父亲,目光坚定而执着。他深知这份责任之重大,不仅要守护好大明的万里河山,还要保护好自己的亲人以及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黎民百姓。于是,他郑重地点头回应道:“父皇放心吧,儿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辱使命!必保我大明千秋万代,永享太平。”

就在此时,只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紧接着,一名侍卫神色慌张、气喘吁吁地匆匆跑进殿内,单膝跪地抱拳施礼后高声喊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燕王殿下此刻正在宫外求见,声称有万分紧急的军情需要当面禀报......”

话说那燕王朱棣,身穿着一袭黑色的战袍,迎风而立于宫门外。凛冽刺骨的寒风吹拂而过,战袍随风舞动,发出猎猎声响。他面色凝重,眉头紧锁,双眸之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只见他手挽缰绳,稳坐马背之上,身后紧跟着三千名经过精心挑选而出的燕云十八骑。这些骑士个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他们胯下的战马奔腾不息,马蹄翻飞间扬起滚滚尘土,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一般,沿着官道向着遥远的边疆方向急速驰骋而去。

“弟兄们!”,朱棣高举马鞭,声如洪钟,响彻云霄,“瓦剌贼子犯我大明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父皇和太子殿下信任我们,将这平叛卫国的重任交给我们,我们当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杀!杀!杀!”三千将士齐声怒吼,声浪震天,仿佛要将这寒冷的空气都撕裂。

朱棣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他要让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瓦剌人知道,大明的铁骑,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挑衅的!

“传令下去,全军加速!”,朱棣厉声道,“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边疆,让那些瓦剌贼子知道,什么叫做雷霆之怒!”

在前往边疆的路上,朱棣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兵贵神速,但也不能盲目冒进,他命令斥候四处侦查,随时掌握敌情。

同时,朱棣也在脑海中不断推演着各种战术,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报!”,一名斥候飞奔而来,单膝跪地,“燕王殿下,前方发现瓦剌游骑,约莫百人左右!”

“哼,区区百人,也敢在我大明境内撒野!”,朱棣冷笑一声,“传令下去,全军停止前进,就地设伏!我要让这些瓦剌人有来无回!”

很快,三千燕云十八骑便在道路两侧隐蔽起来,他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不多时,一支百人左右的瓦剌游骑出现在视野之中。

他们衣衫褴褛,面色狰狞,手中拿着弯刀和弓箭,一边前进,一边肆无忌惮地抢掠着沿途的村庄。

“放箭!”,朱棣一声令下,顿时万箭齐发,如同骤雨般倾泻而下。

瓦剌游骑猝不及防,顿时人仰马翻,惨叫声不绝于耳。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竟然会在这里遭到伏击。

“杀!”,朱棣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手中的马鞭挥舞如风,每一次抽打,都能带走一条鲜活的生命。

燕云十八骑紧随其后,如同虎入羊群,将瓦剌游骑杀得溃不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