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并没有手软,他亲自审问那些官员,查清他们的罪行,然后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撤职查办。他的雷厉风行,让整个江南官场为之一震。
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的官员,此刻都彻底绝望了。
与此同时,朱棣率领着军队,在江南各地巡逻,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他的铁血手段,让那些旧势力的残余分子,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当地百姓得知朱标为他们解决问题,纷纷对他感恩戴德。
他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夹道欢迎朱标的到来,高呼着“太子殿下万岁”。
朱标看着那些淳朴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感动。他走下马车,亲切地与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疾苦,并承诺会尽一切努力,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他的亲民举动,赢得了百姓更多的支持。
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朱标的改革,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大明而努力。
就在朱标在江南地区不辞辛劳地巡查,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全力以赴解决那些长期困扰地方的顽疾之时,远在京城的皇宫大内之中,明太祖朱元璋同样也在默默关注着这一切。
龙椅之上,朱元璋正聚精会神地翻阅着手边堆积如山的奏折,当看到有关朱标此次江南之行所取得成果的奏报时,他不禁缓缓放下手中的奏折,那张饱经沧桑却依旧威严十足的脸庞上,渐渐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标儿这次确实做得相当出色啊!”朱元璋轻声感叹道,眼中满是对儿子的赞赏之情。“如此一来,江南之地的诸多问题想必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百姓们的日子也能好过许多。”
沉思片刻之后,朱元璋似乎想起了什么,微微转头,目光落在身旁那位一直恭敬侍立的太监身上,然后沉声吩咐道:“去,立刻传旨给朱标,就说朕对他此番功绩甚感满意,特予以嘉奖。另外,让他尽快结束手头事务,速速返回京城,朕还有重要之事需要与他当面商议。”
那太监闻听此言,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躬身应诺一声,随后便脚步匆匆地退出大殿,前去传达圣上旨意了。
而就在此时此刻,在江南地区那座隐匿于繁华闹市背后、不为人知的幽静宅院之中,几道神秘的人影正悄无声息地聚拢到一起。他们置身于一间昏暗的房间内,微弱的烛光摇曳不定,使得整个氛围显得愈发诡异和紧张。
";绝不能再继续如此下去了。"; 终于,一道低沉得仿佛能穿透人心的嗓音打破了这片令人窒息的寂静。这道声音饱含着焦虑与不安,似乎承载着无尽的忧虑。
";若依旧这般听之任之,用不了多久,咱们必将被朱标给彻底铲除,连一点翻身的机会都不会有。"; 又有人附和道,其话语间流露出对即将到来命运的深深恐惧。
";那么,眼下咱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 紧接着,另一道略显颤抖的声音响起,其中夹杂着难以掩饰的恐慌情绪。
";目前来看,恐怕唯有一条路可走了。"; 最先开口之人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如炬,透露出一种决绝之意, ";那便是......设法将朱标置于死地!";
";然而......"; 正当有人想要提出异议之时,却被前者毫不留情地打断:";已经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此时,他的声调陡然升高,原本低沉的嗓音瞬间变得异常冰冷刺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了我们的锦绣前程,为了我们家族的兴衰荣辱,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话音未落,只见此人霍然起身,步履坚定地朝着窗边走去。当他站定之后,便静静地凝视着远方那座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城市。
在那摇曳不定、昏黄黯淡的烛光照映之下,他那张原本就隐藏于阴影之中的脸庞此刻更是显得半明半暗起来。微弱的光线时而划过他高挺的鼻梁,时而照亮他那双深邃如潭水般的眼眸,可无论如何都无法完全驱散那笼罩着他面庞的黑暗阴霾。
然而,尽管如此,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却是如此醒目且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这抹上扬的弧度仿佛是被一只无形之手精心雕琢而成,精准无误地勾勒出了一抹阴森冷酷至极的笑容。那笑容犹如寒冬腊月里刺骨的冷风,又似深夜荒郊野外飘荡的幽灵,带着一种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恐怖气息。
就在这时,从他那紧抿的双唇之间缓缓吐出几个字:“朱标,你的死期到了……” 这句话宛如一道催命符咒,伴随着阵阵寒意直逼人心底最深处。
朱标带着江南巡查的成果,一路风尘仆仆赶回京城。金銮殿上,他将江南官场的腐败、旧势力的盘根错节,以及百姓的疾苦,事无巨细地向朱元璋禀报。
朱元璋听得龙颜大悦,看着眼前这个沉稳干练的儿子,心中满是欣慰。
朱元璋龙袍一挥,掷地有声道:“好!标儿,你做得很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