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民生路虽艰,努力渐有甜

朱标坐在桌前,喉头还残留着刚刚喝下的参汤的苦味。那苦涩的滋味如同一条扭动的蛇,在他的口中肆意蔓延开来,久久不散。他微微皱起眉头,目光落在一旁正拿着朱笔在舆图上勾勾画画的韩谋士身上。只见韩谋士手中的朱笔如同一柄锋利的剑,在那张巨大的舆图上划出一道蜿蜒曲折的红线。那红线宛如一道刚刚形成的、新鲜而狰狞的刀疤,鲜艳的红色在洁白的纸张上显得格外刺眼。

小主,

正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打破了殿内的宁静。“殿下!”伴随着一声高喊,一名传令官风风火火地冲进了大殿。他的靴底沾满了黍米,随着他的奔跑,那些黍米纷纷扬扬地洒落在地上。那急促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殿内回荡着,犹如战鼓一般震耳欲聋。

朱标猛地抬起头来,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愕。还未等他开口询问,那名传令官便迫不及待地喊道:“南昌府粥棚的梁柱不知何时被人换成了脆弱的芦苇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就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朱标的心头。他心中一紧,下意识地伸手去扶桌上的东西,却不小心碰到了腰间的玉带钩。只听“哐啷”一声脆响,玉带钩与青铜獬豸镇纸相撞,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朱标顾不得这些,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案头上那颗已经开始发芽的稻种。那嫩绿的芽儿从坚硬的壳中探出脑袋,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然而此刻,朱标的心情却是异常沉重。沉默片刻后,他忽地将手伸向一旁的贝壳项链,用力地按进了厚厚的赈灾账册之中。然后,他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说道:“传我命令,让锦衣卫立刻带上工部的匠人,务必盯着每一处粥棚打好地基,不得有丝毫懈怠!若再有此类事情发生,严惩不贷!”

在这寂静而又阴森的夜晚,更鼓之声如同沉闷的雷鸣一般,缓缓地在空中回荡。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原本规律而单调的更鼓声里,竟突然混入了一阵清脆的碎瓷声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交织纠缠在一起,宛如一首诡异的交响乐,直听得人毛骨悚然,心中愈发感到不安起来。

此时,一名值夜的太监手提灯笼,小心翼翼地沿着宫殿的走廊前行。昏黄的灯光透过黑暗,映照在门槛处的青砖缝隙之上。只见昨天还镶嵌在那里的茶盏渣滓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竟是半块带着稻壳的粗麦饼。那粗麦饼静静地躺在青砖缝中,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麦香,若有若无地弥漫在空气中。

站在一旁的朱标默默地摩挲着袖中的蓝血结晶,那结晶冰冷刺骨,寒意顺着指尖迅速传递开来,让他不禁微微颤抖了一下。与此同时,远处的海潮声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咆哮着越过高高的宫墙,汹涌澎湃地涌入人们的耳际。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抗拒的威严和压迫感。

就在这时,朱标像是突然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般,猛地伸手抓起一把浸泡在靛蓝汁液中的稻穗。他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稻穗按压在监督章程之上,只听见“嗤”的一声轻响,一个闪闪发光的晶粒印记瞬间浮现出来。那光芒闪烁不定,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似乎隐藏着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

紧接着,一声尖锐刺耳的铜尺抽打声骤然响起,划破了夜空的宁静。原来是负责记录的官员正手持铜尺,狠狠地抽打在摊开的黄册之上。那清脆的响声如同爆竹炸裂一般,惊得屋檐下栖息的一群麻雀惊慌失措地振翅高飞。它们的惊叫声在空旷的天空中久久回荡,给这座本就充满紧张气氛的宫殿增添了更多的惊悚与不安。

而另一边,朱标依旧全神贯注地用靛蓝稻穗在奏折上烙刻着精美的晶纹。每一道晶纹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仿佛是一个个被赋予了生命的符号。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昌府衙内,七名身着锦衣的锦衣卫正风驰电掣般地疾驰而来。他们的脚步沉重有力,踏在地面上发出阵阵清脆的碎裂声。那些瓦片在他们脚下纷纷破碎,化作无数细小的碎片四处飞溅,那此起彼伏的破碎声如同战鼓轰鸣,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陈尚书抱着算盘跌坐台阶,看着漕运使被扒了孔雀补服拖过青石板,石板与衣物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赈粮少半粒,官印换半斤。”韩谋士在监督簿写下朱批,墨迹未干就被快马送往十三省。

南昌府的问题只是救灾乱象的一个缩影,在其他地方,同样的情况也在发生,衢州通判捧着空粥碗跪在衙门口,头顶悬着昨日刚摘下的“清正廉明”匾,那牌匾在微风中轻轻晃动。